“拉丁语就没这个问题,有什么用法都写在千年前的古罗马字典里了。”
“大家都不是以拉丁文为母语,一家之言就想改语法或者单词拼写那是不可能的,一千年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其次是词汇量的丰富,我们学英文,要是能记下几千个单词,就可以轻松过四级了,可拉丁文的词汇量则多达百万,给全世界三十多万种植物命名绰绰有余。”
“这就是为什么基本研究动植物分类的都会拉丁文的原因了。”
原来如此
又是长知识的一天
那中文呢,中文有什么不同?方神你还没讲呢
“汉字嘛,这个其实解释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涉及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区别,甚至不仅如此。”
毕方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开始阐述。
倘若说类似于英文这样的表音文字,五六百年就会让人看不懂,那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就有相当程度上的优越性了。
莎士比亚的文字不过四百年,就对现代人产生了阅读上的障碍。
可对华夏人而言,这样的阅读障碍出现,要一直向前推进到超过三千年的尚书。
这对使用表音文字的外国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表音和表意的不同。
最典型的表音文字——英文,音和字是一样的,能读就能写。
华夏人在民国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西方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故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不是会说就会写,所以一般人学习汉字很难。
乃至知识分子们开始要求对汉字进行改革,甚至要废除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
这不能说错,时代的局限性摆在那。
表音文字短期内好处确实多,极其方便沟通,交流和传播,乃至于同样发展出象形文字的古埃及,因为受到表音文字的冲击,放弃了已初步成型的象形体系,转头加入了表音的行列。
可表音也有缺点——太容易变了。
最典型的就是英文,居然还要被区分成丑式和央式。
明明是同一种语言,却因为口音的变化,两百年的时间,就让部分单词拼写已经渐渐发生了区分性改变。
这还是现代印刷术帮助固定的结果,在此之前的变化之迅猛可想而知。
相反,由象形文字起家的汉字就没有这样的缺点,因为文字不随口音走,变得极其稳定。
初期成型或许变化较大,从最简易的壁画到成熟的文字体系,中间的变化十分迅猛,但这不是类似于表音般的变化,而是发展,从稚嫩到成熟,从复杂到简便。
初期发展结束之后,基本定型的汉字数千年里改变基本不大,后人可以毫无障碍的汲取前人智慧,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上下五千年而毫无障碍。
相反,表音文字的拥有者,在现代考古学技能点出来之前,其能阅览的历史仅有三四百年,一些历史逐渐变成神话
乃至目前有学者认为,华夏之所以是非宗教国家,和自身所拥有的汉字体系也有一定关系,尚祖而不崇神。
其实最初发展出象形文字的,不仅仅是华夏,例如埃及,在初期同样是象形文字,可惜在成熟之前便受到了表音文字的冲击,被彻底同化。
而华夏则距离表音体系太过遥远,中间还隔了高加索山脉,喜马拉山脉,自个在家捣鼓自己的,等接触到表音系统的时候,体系早已成熟,很难改了,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
甚至汉字还不仅仅是表意文字这般简单,本身还存在一定的表音。
形声字,假借字都是一种汉字表音现象。
这种表音用法和英文、法文、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