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0444波动化与量子化(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其令人震惊的。

甚至,面对铁一般的现实,许多科学家坚决抵制。

因为,粒子和波,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形态。

波完全不同于粒子,存在具有全局性,是弥漫在时空中的,可弥散到整个宇宙。

如此,波才能在同时通过两条裂缝时被分成两束新的波,并又自我互相干涉。

而粒子有确定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怎么可能同时通过两条裂缝、自我分裂、互相干涉。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一种物体身上,简直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特别是当时最智慧、最有科学经验、却也可以说是思想最固化的人——一大部分科学家身上。

偏偏,接下来,人们又很快地发现,当把电子流也射向两条平行、相邻的缝隙时,也会看到类似的、明暗相间的、代表电子互相干涉的成排条纹。

且电子和光子相比,有一个极明显的、无法否定的区别,那就是电子体积远比光子大,至少还没小到都看不清是波还是粒子,很明显应该是一种粒子。

然随着观测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实验都能一样证明,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让最固执的科学家们都感到震惊无比、无言以对,仿佛天塌了一般。

而很快地,全体量子皆被证实,皆有“波粒二象性”。

量子似是而非、迷雾重重的神奇面纱,终于开始被缓缓揭晓。

又随着观测技术、研究和理论不断推进,量子的更多神奇性质也被发现,比如一个量子在未被观测前能同时存在于多个位置,又比如量子隧穿,再比如量子下一秒可出现在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等等。

量子不过是一种比原子更微小的粒子的谬误,又终于被彻底推翻。

只随着人们对量子越多了解,人们反而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认识量子,又提出大量似是而非、迷雾重重的理论去解释量子,去解释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比如:

量子在被观测前,很可能是波,还不是一种实在的波,而是一种概率波,弥散在整个宇宙、整个时空中,才让量子在被观测前可存在于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乃至是同时存在于宇宙中的多个角落,必须等被观测后,才会马上坍缩,变成一个确定的、唯一的粒子,展现出“波”与“粒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

而不确定跳跃这种超越古人想象、颠覆古人认知的龙技,就是据此被开发出来的。

然而,彼时,尽管不确定性跳跃亦如今日这般神奇到堪称诡异,却不至于如今日这般成为见微境及以上的常用必备龙技,成功率极低,却失败时的反噬极其可怕,或将明理境强大到立于星系之巅、能超越时空的灵魂,都撕成碎片。

实际上,不确定性跳跃要如今日这般成为见微境及以上的常用必备龙技,还得到近年,还得到第二种关于量子形态的、更清晰明确的、也更有前途的理论出现,即:

量子的形状,很可能既不像粒子,又不像波,而像一条线。

有科学家推断,正是因为那条线又细又轻,我们才难以看清它的本来面貌,也让它产生那么多神奇的现象。

你可以想象一条长长的细线正悠闲自在地漂浮在无际虚空中。

然后,再想象又有不同的风从不同方向吹来。

这时,它就可能会持续地随风挥舞,雾成一团巨大的能量云,就像波。

也可能会以自身某点为中心,被风吹得旋转、收缩,自我缠绕成,也就是坍缩成一颗小小的团子,就像粒子。

这也许才是量子之所以会根据观测方式不同,或者说干涉强度不同,分别展现出“波”与“粒子”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的根本原因。

包括人的目光在内,各种观测就像不同的风一样,必会对轻到极点、易受扰动到极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