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象马良一样既抠门又吝啬,出身于帝王之家的赵九妹是个大方豪爽的人,把和宋钦宗联系的重任交给了李回后,赵九妹还又让人准备酒宴给蹲了几天大牢的李回压惊,同时带着马良亲自给李回做陪,给足了李回这个俘虏的面子。
李回对此当然是受宠若惊,一再道谢后才在赵九妹的邀请下入席,与赵九妹一起享受阔别了一段时间的上好酒菜,然而事有意外,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赤旗军士卒忽然上堂,附到了马良的耳边低声说道:“马大哥,殿下的行辕外面来了一个书生,说是有重要大事一定要拜见殿下,我们问他什么事他又不说,只是一再要求立即拜见殿下,还跪在了行辕门前赖着不走。”
“把他架走。”马良没好气的低声说道:“殿下是何等人物?想见就能见?”
小弟答应,刚想退下时,赵九妹却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便开口问道:“马将军,出什么事了?”
“回禀殿下,外面来了一个书生,跪在行辕门前耍赖不走,还说是有重要大事,要请你立即召见。”马良如实答道。
“重要大事?什么重要大事?”赵九妹来了兴趣,吩咐道:“马将军,让人把他带进来吧,说不定他真有什么重要大事要面呈本王。”
见赵九妹开了口,马良也没办法,只能是改口命令小弟立即把那个书生带来,小弟唱诺退下,然后不一刻,一名气质颇为儒雅的中年书生就被赵九妹等人面前,向赵九妹行礼说道:“草民常波,见过康王殿下,殿下千岁。”
“免礼。”赵九妹随意摆手,然后问道:“听说你有重要大事一定要面呈本王,什么重要大事?”
“回禀殿下,草民是来献救国救民之策的。”常波彬彬有礼的说道:“金兵入寇中原,官家与朝廷思抗金,一味只想求和,妄图以割地赔款换取金兵退军,惟有康王殿下高举义旗,率领中原军民奋起抗击金兵,草民对康王殿下的义举钦佩之至,又设身处地为殿下思得一条可以救国救民的良策,只要殿下采纳,必然可以杀败金兵,救我中原亿万百姓,所以特来献计。”
“你有这样的良策?快,说来让本王听听,是什么良策?”
赵九妹一听来了兴趣,赶紧开口追问,马良同样大感好奇,赶紧打起精神细听,那边宋钦宗一党的李回同样把目光转到了那个叫做常波的书生身上,很明显也是大感兴趣。然而那个叫常波接下来说的话,却让马良和李回一起傻了眼睛……
“回禀殿下,草民的救国之策就是八个字。”常波朗声说道:“不救汴梁,隔岸观火!”
“不救汴梁?隔岸观火?”赵九妹同样被这句话吓了一大跳,忙问道:“本王为什么要不救汴梁?又如何隔岸观火?”
“殿下,请容草民直言,草民恳请殿下不救汴梁,是因为官家和朝廷已经没救了!”
常波理直气壮的大声回答道:“前番金兵南下,官家放弃汴梁南逃,留下一座兵微将寡的孤城让殿下你坚守,殿下你力挽狂澜保住了汴梁后,官家又卸磨杀驴,找一些子虚乌有的借口污蔑殿下你谋反,把殿下你逼出汴梁!现在殿下你心存家国,顾及天下百姓,毅然起兵抗金,官家不但不给你一兵一卒的援军,一钱一米的军需,相反还在奸佞小人的挑动下,派兵攻打于你!试问这样的官家,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可值得救的?”
常波这话说的都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大实话,赵九妹听了之后自然无法反驳,常波则又继续说道:“所以草民斗胆,恳请殿下千万不要率军回援汴梁,继续屯驻在远离汴梁战场的大名府隔岸观火,耐心等待局势变化,然后以官家的性格,必然会再次离开汴梁弃城出逃!”
说到这里,常波重重的一挥手,又大声说道:“届时汴梁再也无人主持大局,百姓必然饱受战火涂炭,而到了金兵将汴梁洗劫一空主动退兵之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