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怒其不争(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就像文人之间有流觞曲水,吟诗作对的雅聚,大夫也会有专属于大夫的仁聚,仁聚始于几百年前,最开始是民间的大夫们私下相约,交流医术,久而久之,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便开始形成了规矩,限定与会的名额与资格等等。

传到齐楚,仁聚已然更为成熟,如同科举考试一般,官方的仁聚三年举行一次,而仁聚的负责方,就是京都仁德会。

世间的病症千奇百怪,对于仁德会来说,举办仁聚的主要意义在于汇集各地优秀的大夫,研讨医术,力图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

而对于某些大夫而言,最最让他们期待的,便是凡是在过去三年期间新加入仁德会的大夫,绝对会是仁聚上绝对的焦点,仁德会的主事会亲自宣读他的姓名,并且当着所有医者的面,对该大夫的事迹进行表彰。

能入仁德会的大夫,无一不是对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有大功之人。

仁德会在民间颇具影响力,行的又是善行,渐渐的传到宫墙之内,不知是哪一朝的陛下为鼓励此举,大手一挥,下令往后凡能入仁德会者,皆可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当时所有的大夫忽闻此令都是不可置信,记上史书,那可是真正的名垂千古,百世流芳!

不可置信之后便是狂喜,人生在世总是有所求,医者要正心、仁心,所以不能过份求财,否则会有人说你利欲熏心,也不能主动求名,否则会有人说你沽名钓誉。

但是史书那不一样啊,史官手一挥,什么名还能比这个更正?还正的让你完全不能反驳。

名声好,名气大,财也就顺势来了。

如此一举多得,便不由得让人动心了。

卫若衣的父亲曾任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掌修实录,卫父做事是一位十分严谨之人,仁德堂名气如此之大,且还要写进史书之中,那他定然是不可能听旁人说两句如何如何便直接写的,是以卫父便亲自上门,对仁德堂中的大夫进行考察,也是在那时认识了仁德堂的现任主事宋清远。

考察不止一次,交流多了,彼此都对对方都十分欣赏,因此一个朝廷命官与一位民间的医者,就这样成了知己好友,曾经一度还传为佳话。

这件事算不上什么秘密,是以林大夫会知道,卫若衣并不觉得奇怪,只是对他想要用旁门左道进仁德会的行为感到不耻。

“家父的确与宋主事私交甚厚。”卫若衣懒洋洋开口。

林大夫闻言立马眼前一亮,旁边的几位大夫也都目带希冀的望着她。

“不过嘛……”卫若衣话锋一转“不巧本夫人也曾随家父去仁聚上观过礼,那一年正好有一位大夫和你一样的想法,当时他的举荐人是谁来着?哦,本夫人想起来了,是当时的副相,官位也不低呢!可你们猜最后怎么着?”

卫若衣拖长尾音,有些神秘的问。

这几位大夫没有参与的仁聚的资格,皆有些紧张的望着她“怎,怎么着?”

卫若衣摊摊手“最后啊,当然是那位大夫被宋主事直接请到所有与会的医者面前,请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自己的行医事迹讲出来,仁德堂会立即安排人前去考证,若是属实,并且符合仁德堂入会标准的话,自然会收纳入会,但若是不符合,恶意搅乱仁聚的医者,将一生被仁德堂和天下医者所唾弃。”

说着看向林大夫“自那日起,这条规则便在仁聚中正式实施,你既然有心加入仁德堂,行医事迹这一条如何说,准备好了吗?要是说谎,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哦。”

卫若衣特意咬重了“说谎”两个字。

林大夫脸色铁青“夫人这话什么意思?您若愿意赌,便痛快点赌了,您若不愿意,大可以直接拒绝,何必在这里话里藏针的挤兑卑职。”

卫若衣双手一拍“好,你既然如此爽快,那本夫人也不磨叽,这个赌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