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三合一)(2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背后又加了一行小字:百姓为重,社稷为轻;社稷为重,君为轻。

寄希望于这样的理念思想可以借由钱币广泛传播,为自己打败袁绍之后进一步推行君主立宪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样的铜钱自然应该要享有一定的溢价了,事实上铜钱的价值从来也不在于这东西到底用了几量铜,而是国家信誉。

只要朝廷官方愿意用铜钱来替代税收,其实就相当于给了铜钱一个基础定价,这也是刘协明明早已不爽并准备完毕,却偏偏要墨迹到秋收之时才对外发布铜钱的理由。

反正朝廷官方承认一枚建安大钱,可以购买三斗的粮食,收税时允许民间用建安大钱来抵扣的。

但第一批么,印的比较少,发下去之后这样漂亮且精美的铜钱其实际价值却是一天比一天高,最后又因为天下人苦于无钱可用久已,就连河北、荆州、甚至正在打仗的益州地区也争相抢用。

最后,这点钱居然愣是给捂成了收藏品,莫说三斗粮,市面上三斛粮也未必能换得来一枚建安大钱,谁也不肯用钱来缴税。

这就大大背离了朝廷印钱的初衷了,于是经过造币局商议,又加印了很大一批,经由糜竺之手疯狂买粮,这才勉强将市面物价大体平稳在五斗一钱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在糜竺疯狂的撒钱买粮的时候,他居然还联系上了河北甄氏,以三十万斛粮谷换了五十万钱,陆陆续续的通过走私的方式走水运运到了许都。

这么大规模的走私贸易,要说袁绍不知道,那是纯扯犊子,可他竟然管不住,由此可见他这个北地之王,对底层的管理力度也就那么回事儿。

也算是大大的激励了朝廷这边的士气。

甄家甚至还表示,愿意继续购买,老实说,朝廷这边到时也愿意给他印,这种就食于敌的事儿,一斛粮相当于两斛都不止。

不过刘协就拒绝了。

也不能说拒绝,就是给造币局下了一个规矩:税收时一钱抵三斗粮谷的政策永世不变,如果有哪一年全国各地都开始大量的上缴粮谷了,则造币局自上到下全部免职,主要领导车裂而死,顺便随机抽取一位三公砍头。

用不着跟他们讲什么金融知识,刘协自己也不懂,但古人又不傻,他们起码明白最基本的钱贱粮贵的道理,任何制度都有漏洞可钻,所以也不费那事,结果导向,就问你怕不怕死就完了,反正刘协以此定为万世之法后世子孙不得更改。

当然,如果遇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天灾的话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那得多大的灾啊,汉朝本来也有三公给天灾背锅的政治规则,真遇到那种百年不遇的特大灾情,杀个三公祭天也没毛病。

但总之,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税收工作和与税收绑定的铸币,粮谷收成已经超出当初预算的很大一部分了。

而至此为止,让刘协和朝廷都没想到,以至于甚至有点束手无策的是,大量藏匿于深山,亦或者曾经为避战乱逃亡河北、南郡去的中原人,听说朝廷通知区域内真的不再收人头税了,一个月里居然大规模的开始往回逃亡。

袁绍和刘表拼了命的阻挡,但却根本阻挡不住。

山川地形,雄关险要可以挡住大军,却挡不住老百姓自发的用脚投票。

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

眼下家乡重归安定,生活的愈发好了,傻子才不回去。

一个月,兖州人口暴增二十万,豫州人口暴增十万,南阳人口暴增五万,全部进行了屯田,弄的无主之地都有点不太够用了呢。

打仗就需要民夫,需要运粮食,中原地带打仗因为水路比较发达,倒也不至于像是西部地区那样那么费劲,但需要动员起来的人力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真到了动员的时候,各地忙完了秋收的百姓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