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打不打压的就看美联邦怎么处理了。
反正小米是不会提价的,因为这个就涉及到了小米的商业模式。
小米首先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不是手机制造商。
这是基础,撇开这个基础去谈业务,谈利润没有意义。
互联网商业发展了二十多年了,很多人还是不懂电商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认为就是在网上做生意而已,其实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
互联网公司的经营往往有几个特征,首先互联网公司经营的核心,不是某个具体的业务,而是背后人的行为数据,某个业务只是拿到行为数据的一种手段,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算法。
数据和算法才是互联网公司真正要的东西。
比如阿里巴,你以为它是零售商啊?阿里巴可从来不进货卖货,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去进货卖货,它算哪门子零售商啊?
它要是算零售商,那开万达广场的王健林也算零售商咯?
而每次的双十一成交额突破多少多少亿,这和阿里巴有什么关系,这是淘宝天猫上千万的卖家一起做出来的结果,又不是阿里巴自己卖出来的。
阿里巴真正在经营的,是庞大的交易背后的人所产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行为数据,提高淘宝、天猫这些平台上商品交易的效率,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数据,把你这个人开放给广告、金融、保险等等行业去拿利润。
零售只是拿到数据的一种方式,阿里巴才不会去进货卖货当零售商,华国的零售商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净利润,阿里巴才看不上,而且看看阿里巴的财报,高达百分之三十的利润率,这怎么可能是零售商?
在华国只有广告、游戏行业才有这么高的利润率。
小米也是一样的,卖手机、手环,只是给你一个小米id,然后记录分析您这个人的行为数据,卖手机、手环这个业务,只是拿到数据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它的目标市场。
并且互联网公司往往有基础平台和上层变现两层商业架构。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解释起来很容易,比如阿里巴的零售是基础平台,金融、广告是上层变现,企鹅的聊天是基础平台,游戏、广告是上层变现,谷歌、百度的搜索是基础平台,广告是上层变现。
ofo的小黄车、滴滴打车,这只是基础平台,只是拿用户数据的手段,千万不要去看这些表面的业务赚了还是亏了,这个没意义,就像谷歌百度的搜索一样,那么有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凭什么免费给你用?
要知道在便利店买瓶矿泉水还要两块钱呢,搜索技术含量不比这个高多了?
小米卖手机手环等等,只是它的基础平台,所以对于小米来说赚不赚钱无所谓的。
正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两层商业架构的模式,互联网公司把他们的营收和产品分开。
比如新浪的产品是给你看新闻,它赚广告费;比如百度的产品是搜索,它也赚广告费;比如阿里巴的产品是淘宝天猫1688,它还是再赚广告费。
所以小米的产品是手机,它的营收也有一部分来自广告,还有一大块的利润来自金融业,这是雷布斯自己曾经说的。
至于赚手机的钱,小米从成立起初就没考虑过赚很多,不过毕竟是辛辛苦苦的赚钱,所以有微博的利润也就够了。
所以说,只要是互联网公司都会做跨越多个行业。
他们从一个行业拿用户,另外一个行业去拿利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产品和营收是分开的,所以他们会跨越多个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阿里巴,企鹅这些公司,好像发展到了无处不在的样子,什么都在做,有银行,有影业公司,有金融公司,有广告公司,好像就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东西一样。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