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汴梁时月 第五百一十五章 擂台赛再开
汴梁。
要说这仁宗时期,宋朝的武将,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狄青。宋仁宗想要顺势借助武将力量制衡文人士大夫集团,在朝堂上盛赞狄青为大宋“人样子”,文人士大夫毫不遮掩,一不请示二不汇报转身就杀了狄青手下副将焦用。而狄青呢,即使官至枢密副使又如何,最后依然被文人士大夫们给吓死了,顺便还被文人定义为奸臣,大宋朝武将的脊梁被打断了。从此,文人士大夫集团更加无人制衡肆无忌惮了。
狄青出身寒门,年轻时,与乡人发生冲突,被官府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发配充军。善于骑射,成名后,人称“面涅将军”。
宝元初年(1038年),西夏李元昊发动叛乱,狄青率兵前往,在保安大败李元昊,史称“保安大捷”。随后,狄青带兵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降服了十数个党项部族,俘虏西夏军五千七百人。这是北宋和西夏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胜,扭转了西北战局。为防止西夏军以后侵袭,狄青建筑堡塞,扼守要害,使西夏不敢妄动。
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身先士卒,披头散发、带铜面具,深入敌阵,西夏军望风披靡,无人敢挡。狄青领军作战四年,前后二十五场战斗,身中乱箭多达八次。
之后,狄青收到了宰相韩琦、范仲淹的重视。一路升迁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也开始重用狄青。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升任枢密副使。
皇祐四年(1052年),交趾侬智高叛乱,宋军猝不及防,两广地区被叛军攻陷。狄青奉命平叛。狄青来到广南后,首先整顿军纪,树立军威,将目无法纪的三十多位官兵就地正法。然后经过积极准备和训练,宋军军纪严明,士气高涨。
狄青率领宋军兵发昆仑关,????????????????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原地休整十天,这使得把守昆仑关的叛军放松了警惕。狄青在夜间亲率大军分三路急进,与守敌激战至天明,完全占领整个关口。之后,狄青率军直扑叛军巢穴邕州。侬智高急忙调动军队迎敌,却被狄青大败,最终侬智高丢弃邕州,狼狈逃亡。自此,平叛取得胜利。
因为平定侬智高叛乱,狄青被迁升为枢密使(宋代宰相)。但因为武将出身,受到文官集团排挤,嘉祐元年(1056年),狄青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出知陈州。
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狄青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获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而除了狄青之外,还有一人,名为曹玮。在宋代,曹玮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狄青。宋理宗曾经设立昭勋阁,供奉两宋200余年名臣,其中武将仅5人,分别是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韩世忠。曹彬、潘美都有灭国大功,是开国名将李继隆是太宗、真宗朝名将,多次击败辽军。曹玮则活跃在真宗、仁宗年间,在对阵西夏、吐蕃时,战绩卓著,影响深远。
至于韩世忠,在今人心中,影响力自然不如岳飞。只是,岳飞得罪高宗被处死。于是,功名始终的韩世忠,就成了南宋唯一入选的名将了。宋代史学大家吕中曾如此评价曹玮:“若曹玮者可谓良将矣。能知唃厮啰之必叛,策德明之可图,料元昊之必反,此其智岂徒决兵家之胜负而已哉?”这句话说到了曹玮一生三项过人之处:在李继迁去世时,建议突袭西夏,击败李德明;在李德明对宋称臣,宋夏和好时,料定其子李元将要叛乱;在吐蕃和宋朝关系尚好时,料定吐蕃首领厮啰会叛变。
总之,曹玮的可贵,不单在于他能征惯战,而且在于他犹如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一般,在事情仅仅露出端倪时,就料定天下未曹玮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第一良将曹彬。太宗晚年,李来的走向。继迁作乱,陕西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