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力来制裁权力。
所以,关键词就是:翻案!
这样的故事,在陈洛的梦境花林里不要太多,而陈洛进入花林之后,直接就选出了最狠的那一个——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感天动地窦娥冤》!
……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乃是陈洛穿越前那个东方大国浩瀚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最为夺目的成就之一,名列四大悲剧,出自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之手。
陈洛细细品味神魂中的那篇文稿,他似乎都能感觉到那篇文稿上发出的凄凄哀鸣。他提笔蘸墨,书写了起来。
话说窦娥从小死了母亲,父亲为了进京赶考,将七岁的窦娥卖给了蔡氏做童养媳,换取盘缠。十年后,窦娥与蔡氏子成婚,可没两年蔡氏子就病死了,只剩下蔡氏与窦娥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流氓,名为张驴儿,逼迫蔡氏嫁给了自己的父亲,随后又胁迫窦娥与他成亲,被窦娥拒绝。
张驴儿怀恨在心,想出了一条毒计。那就是诬陷窦娥毒死了自己的婆婆,借着这个把柄,逼窦娥嫁给自己。谁料中途出了意外,那毒药蔡氏没喝,反而被张驴儿的父亲给喝了,自然一命归西!
写到这里,陈洛停了停。
在原著中,审案的乃是知府,昏庸无能,贪得无厌。陈洛将这个角色改成了当地的开封府府令。
人死了,六扇门自然要追查,张驴儿就栽赃到窦娥头上。张驴儿买通了这开封府府令,府令直接以张驴儿了关键证据为由调走了这个案子。六扇门总捕头不愿因此事得罪开封府府令,便松口放行。
这也是陈洛在朝堂上,从许谦的两口木箱中的告发状纸里看到的常见情况,更凸显出六扇门与开封府之间的勾联。也因此才萌生了都察院要插在其间的想法。
收押了窦娥的开封府令,下令刑讯逼供,想要将窦娥屈打成招,尽快结案。
嗯,毕竟我是法相,我在文章里骂我自己,这总没有问题吧。
陈洛轻轻叹了口气,我知道我知道,这样对开封府风评有损,但是为了即将诞生的都察院,就先忍一忍,毕竟开封府是哥哥嘛。
放心,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的福报还在后面呢!
陈洛自我宽慰了一下,就继续往下写。
这接下来,故事就彻底进入了悲剧的节奏。
窦娥虽然柔弱,却怎么也不敢认下毒杀婆婆的罪名,抵死也不愿画押。那张驴儿又生出一条毒计,声称若是她不认罪,那毒杀了他父亲的人,就是蔡氏。
窦娥孝顺,知道蔡氏年纪大了,受不了酷刑,只好含冤招供,认下了这桩案子。那开封府令火速给窦娥定了死罪,押赴刑场。
临行前,窦娥满腔悲愤,怨天恨地,在行刑前,以自己的清白为凭,发下了三道毒誓。
其一:头落血不落,血飞上二丈,浸染白练;
其二:六月飞雪,遮掩尸骸;
其三:楚州大旱三年!
随后,刽子手手起刀落。
可怜一颗美人头,咕噜噜滚落;可叹一个忠孝女,就此香消玉殒!
……
写到这里,陈洛再次停笔。
绝对不是想在这里断章!
因为从这里开始,陈洛就要为“都察院”铺路了。
在原著中,窦娥的三道誓言一一灵验,而此时那曾经将窦娥卖掉换盘缠的父亲窦天章也已经成为了一名官员,被窦娥的魂魄诉苦,知晓了窦娥的冤情,赶往楚州,为窦娥翻案,让窦娥沉冤昭雪。
这一段结尾,依然还是没有逃脱人际关系的窠臼,最终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窦娥的父亲,将整个冤案的昭雪显得私人化与偶然化,并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