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顾名思义,其实就是靠木头间反复钻动,利用摩擦生热取火。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在《野外生存法则》中,成员们尝试了各种钻木取火的方法。
最原始的,就是双手握住钻杆来回匀速搓动,非常费力,一方面要搓动钻杆,另一方面还要保持钻杆间平衡。
这种办法,就算把双手磨出血泡,也不见得能一次性成功,成功率非常低。
原因很简单,体力有限!
每次成功起火要十几分钟,而且不能将汗水滴到砧板上,空气湿度不能过大,钻杆砧板选材也非常重要。
各方面因素加在一起,才能促成起火的成果。
但随着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研究,找到了一个相对高效便捷的钻木取火方式。
首先,钻杆的材质必须干糙,杆形笔直,以方便搓动。
最好要比砧板木质硬一些,比如砧板选劈开的松枝,那钻杆就选更硬的杉木或胡桃木。
为方便其象纺缍般转动,钻杆两头削成钝尖,方便灵活转动就可以。
而砧板选用较钻杆材质软一些木头。
为了方便转杆转动,需要在砧板上用刀浅浅的剜几个小坑。
让两头削成钝尖的钻杆可以死死地锁定在这小坑中转动。
在小坑边还要挖好v形槽,这一步非常非常关键。
因为v形槽的作用是用于转动摩擦后形成炽热火炭的导引集中功能的。
另外,最好有火绒辅助,火绒必须是干燥、细碎的引火易燃物。
比如揉碎的干树叶,干燥枯死树叶,棕榈树的丝状树皮,或者干燥的鸟窝,棉花,揉成碎茸的卫生纸等等。
在野外环境下,要考虑一切可以运用的东西。
将火绒压在5形槽边,接住滚下来的炽热火炭,让火炭更旺才能引发窜出火苗。
接下来就看手速和体力了,钻洞摩擦的动作不能停。
一停,温度就会降低,会进一步放慢达到燃点的速度。
所以,对于臂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在《野外生存法则》中,钻木取火的工作通常交给彭鱼雁。
因为他手上有劲儿,且能持续更长时间。
玛丽不行,他耐力不错,但力量太小,很难达到生火的要求。
这回轮到小萨尝试,他用玛丽做好的钻木,将磨钝的一端放入凹槽中,开始慢慢钻洞摩擦。
一开始他速度并不快,这也是为了后续加开速度节省体力。
这一动作持续了十几分钟,突然,一缕青烟自v型槽中冒出,所有人激动不已。
这时,小萨开始加快摩擦转动的速率,他很稳,没有急于加快速度,而是选择慢慢加速的方式。
烟雾越来越多,起火近在咫尺。
突然,他注意到凹槽里有一些火星泛光,他猛一提速,火星越来越多,玛丽在一旁拍手叫好。
“加油加油,再来点,再来点~e on 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