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药这一行,水非常深。
郭威这样的连皮毛都不懂的人,想要凭借一点道听途说的消息,就能分辨人参的好坏,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还有更好的吗?”
“没有了,这已经是最贵的了。”
他很快就放弃了比较,而是直接开口问:“你们这里收人参吗?”
“收啊!”
店员迟疑了一会儿,对不远处的女子喊道:“经理,这位先生要卖人参。”
女子款款而来,穿着虽是店里的制服,不过气质过人,五官精致,甚至给人种空谷幽兰的空灵之感。女子年纪也不大,走到郭威面前,目光仰视郭威:“能让我看看吗?”
郭威打开工具包,不甚浓烈的草木精华的香味淡淡的弥漫开来。相比店里人参的厚重且浓郁,仿佛郭威拿出来的人参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女子反而吃惊了一下,好看的眸子微微放光,对店员道:“去叫顾老来。”
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精神奕奕,满头白发,却气血红润的老人,带着亲和力十足的笑容来到了郭威的面前。他不急着看人参,反而盯着郭威了两眼,随即笑道:“小伙子不错。”
“顾老,您看看这支参。”
“好好,我先戴上眼镜。”
看人参的过程之中,对方还时不时的看向郭威,仿佛想要看出郭威表情上的破绽,可随即,他脸色越来越凝重了起来。
心头猛烈的跳动着,仿佛心脏都要跳出来似的。
店里卖的山参,都是林区来的。哪怕是标价野山参的人参,也是林区围栏之后,放山下种。虽然人为干预少了,但是一座山人参的密度居高不下,品质无法和过去野生的相比。
这导致人参的消费,有点赶不上纯野生的冬虫夏草。主要后者是完全野外采挖,根本就无法人工干预。
但是郭威拿出来的人参,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就像是他年轻追随老师,在药铺里收到采参人送来的野山参的样子。
品相,没有问题。
葫芦头,年份极好,至少五十年往上。根须也很正,看不出一点的破绽。
老头不住点头,随后问了个为难的问题:“我能切一根参须吗?”
在老头看来,如果真是采参人的收获,这等运气,一辈子也就一两次。要是折损了一根参须,价值上就差太多了。
反倒是郭威的反应让他大出意外,点头道:“可以。”
老头小心翼翼的将一根参须切下,然后放入口中。味道开始很淡,可是随着唾液的滋润,越来越浓烈,而且不苦且有回甘,勾起了他当年的回忆。野山参,绝对是野山参。
人参,在明朝之前,对关外长白山辽参的评价是:味淡且苦。显然,效用是不如关内人参。
反倒是关内的人参,评价要高很多。尤其是被誉为人参圣品的紫团,一直是朝廷进贡的必需品。
可惜,气候的变化人倒是能忍,但是人参如何抵抗?
这也是为什么明以后,辽参代替中原人参的原因。
要说品类其实差不多,关键是气候的原因。
良久,顾老双目睁开,神采奕奕道:“好,是上品中的上品。这支参我们店里收了,一百二十万。”
这是个很有诚意的价格,也是没有水份的价格。和柜台上摆放的价格不是一回事。
郭威点头答应,一口气拿出来五根人参给了对方,问:“这些要看看吗?”
顾老一脸惊骇,他以为是来卖宝物的,想结个善缘,没想到碰上个搞批发的小子。可是说出去的话,可不能随便收回来,一一看过之后,给了个总价六百万的价。最后一根紫色的人参,顾老一直没敢下决断,几次抬头看向要问郭威,都是欲言又止,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只能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