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是唐伯虎的《桃花庵》诗。
字很漂亮,飞扬飘逸,饱含气势,是文徵明的一副精品。
在看落款,为“嘉靖二年十二月十八,书以记老友唐寅伯虎。”
许四海记得唐伯虎是死于嘉靖二年的十二月初二,在对照文徵明的落款“书以记老友唐寅伯虎”,看来是文徵明在老朋友唐伯虎去世后心情悲愤,挥笔以为纪念。
在空白处还有王石谷恽寿平的盖章题字,夸这幅作品学得好,是文徵明的亲笔真迹云云。
一幅作品牵扯了两个人,还记录了书画界的一桩大事,又流传有序,这的确是个好宝贝。而且有了这幅文徵明的行书,自己吴门四家算是也凑齐了。
许四海开心的内心狂跳不已。
魔都的确是自己的一块福地!
最后是个没有款的东周小鼎,模样像个三只脚的小香炉,包浆很厚绿锈贴骨。再加上自己刚收的蔡侯戈,算是又多了一件商周的东西。
可惜就是这只小鼎没有文字,不然就上档次了。
许四海感叹这家不愧是书香门第,拿出手的东西件件上档次的好东西。
问价,主人要800块,老实说这个价并不贵,但许四海也不能一口答应免得惊了主人家,他还价750。
主人家想想后竟爽快的答应了,再次敬烟敬茶,还要留许四海吃晚饭,被李所长给拒绝。
“让他早点走吧,他一个外来人又是第一次来,晚了他都不认识路。”
这样许四海才得以脱身,主人家客气还要多送送,他坚辞不受说自己认识路,一个人是可以走回去的,要主人放心。
他要去镇上的供销社,去把他只看了一眼就惦记上的小瓷罐拿到手!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许四海还走的特别慢,他想看看这个原汁原味,完全没有市场开发过的江南小镇。
再过几十年,这些小镇要么被拆了,要么就是过度的商业化,满大街的游客;满大街的商铺,哪里还有点生活气息。
一路走来,小街上行人稀少,步履从容。有只有两张椅子的理发店;有正在说书的茶馆;还有一家售卖布料的百货商店,百无聊赖的店员都站在大门口,和对面供销社的人在聊天。
许四海一脚跨进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