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之上,石火电光,不容多想,戴教练还是发动了进攻,很显然,第二种想法,在他的内心中占据了上风。
就在戴教练猜测,一击之后,董明会如何防守之际,忽然看到,羽球的线路似乎出现了问题,戴教练心里叹息,因过于追求极致,此球应该出了边线,而对面董明已经将此球放过,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测。
看着进攻出现失误,戴教练对自己的进攻信心更加不足,那么,想要在这场比赛中取得胜利,他只有一种方式,只是,想想他都有些脸红,自己比对手大了一倍不止,难道,还要与一个孩子去拼消耗不成?
所谓拼消耗,也就是展开四方拉吊,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采取这种打法的球员,必须具备两项基本素质,体能好且失误极少,二者缺一不可。
在戴教练看来,董明还是初中生,体能必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更遑论董明赛前已经打过了两场比赛,而从技术稳定性上面来说,虽然他已经三十出头,却一直从事羽毛球教练工作,在稳定性方面,自认为已经超出许多专业球员。
正在戴教练犹豫不决的时候,忽然看到对面的董明,缓缓将落地的羽球拾起,然后打给了自己,意思是说,刚刚那一球,居然杀在了界内?
也只有这种可能,所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自然不同,只有距离最近的人,才可以准确地地看清楚落点。
此时,刚刚涌出想法再次萦绕在戴教练的心头,还是打消耗吧,否则,想战胜董明真的很难,他有了决定,至于是不是胜之不武,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了决定的戴教练,发出了网前小球。
其实,刚刚戴教练的那记杀球,只因球速较快,董明也没看清到底界内还是界外,或许界内,也或许出界了,这种两可之间的事情,他不愿意占别人便宜,让给对手又能如何。
董明在接发球时,再次将球打到了对手的后场,他今天已经铁了心,要把这位戴教练,当成一个磨刀石使用。
而戴教练因有了定计,要与董明打消耗战,打拉吊结合,自然摒弃了刚猛进攻的路数。
面对这么一个后场球,戴教练快速到位,在他跃起挥出球拍之际,在球拍与羽球接触前的刹那,突然力量一收,改杀为吊,将球收吊至董明的反手网前。
见到对方居然没有进攻,董明略感失望,却也不会多想,比赛还要继续。
变速上网,董明在较高位置拿球,拿球后没有停顿,球拍轻轻一勾,形成网前对角线。
此球,让戴教练感觉非常难受,董明出球的落点,在他的最远位置,接球必须做出最大范围移动,最让戴教练难受的地方却不在于距离,而是董明的节奏太快,快得他必须以最快速度上网,才有可能将球救起!
戴教练心中也在盘算,如果刚刚选择进攻的话,会不会同样陷入这种尴尬?
拼尽全力,戴教练终于将球救到,挑向了董明的后场,至于他为什么没有放网,一来做不到,二来,那么低的接球点,即便能完成放网,放网后八成会被对手拍死!
刚刚将球救起,戴教练便马上看到对手又回过来了斜线高远球,再次将球打到自己的正手后场,他的心里稍稍安稳,暗道,万幸对手没有进攻,否则,以自己刚刚的状态,哪里能够挡得住对手的攻击!
戴教练却不知道,董明根本没有进攻的打算,只准备拿他当陪练呢!
看着羽球再次来到后场,戴教练咬了咬牙,决定攻一波,拉吊结合打法,也不是排斥进攻。
戴教练发动进攻还有另一个目的,他要通过进攻进行过渡,原因是此刻他仍然在被动之中,而杀球,同样是最佳的过渡手段。
杀出直线,戴教练见到董明挡出了直线网前,而不是远网,略微宽心,只是又见到董明挡网之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