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盛长槐这么说,河东柳氏虽然不见得有多少高官显贵,但架不住人家家大业大,就是在汴京当值,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就有两人,分别在御史台和吏部,再加上各部当值的小官,还有外放为官的,在世的进士就有近十人,这可是在前朝就已经发展成大族的世家,真正数百年的世家。
虽然传承到现在,已经分裂为五六个分支,若只是官场政见不合,尚且有婉转的余地,但若是有人无故辱及族中女子,就是有矛盾的分支,那也会守望相助,这可是整个柳氏的事情,再加上各种姻亲故旧,柳氏又站在有理的一方,就是当朝相公,也不能不顾虑自身的名声。
“还能有谁,可不就是那大嘴巴的苏子瞻,孟英,都怪你,要不是你和那苏子瞻有交情,我又见他是科场前辈,就和他走的近了些,谁知道那苏子瞻哪是什么好人,汴京新晋的风月班头,我家娘子不叫我和他多来往,那苏子瞻知道后,在樊楼一起吃酒时,恰逢我家娘子遣人寻我,竟做了一首诗取笑我,结果被学里的同窗不知从哪听到了,现在整个太学都说我怕老婆,我都没脸出门了。”
盛长槐奇了,竟有此事,不仅不同情胡六郎,还兴致勃勃的问道。
“什么诗,说来听听。”
难怪盛长槐如此感兴趣,这几日他就出了一趟们,去了趟海家,找海师兄商量杨怜儿入海家书孰读书的事情,恰好听海师兄说起苏洵病重回乡之事,便顺口问了句苏轼,海师兄只说苏轼在汴京德行不修,被苏洵从广云台拎了出来,大棒子打回家,苏轼觉得丢脸,自请外放为官,现在已经不在京中了。
当时海学正说起此事,也对苏轼有些恨铁不成钢,盛长槐见状,就没敢多问,现在看来,苏轼离京,定然和这首诗词有关。
胡六郎哪里肯说,但是全旭却是消息灵通,兴致勃勃的念了起来。
“狡诈如狐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哈哈哈哈哈,这苏子瞻。。”
听了这始末,不过就是苏轼和胡六郎开玩笑,只是不想隔墙有耳,竟被人听了去,苏洵又教训了苏轼一番,不过朋友间开玩笑,苏家的态度又不错,所以柳家也没追究,也是因为此事只在太学那些认识胡六郎的人之间流传了一段时间,也就没人再提了。
众人正在说笑间,方掌柜又来报。
“主君,齐国公府的小公爷和宁远侯府的二公子来了。”
盛长槐皱了皱眉头,齐衡倒也罢了,自己和齐衡算是同窗一场,汴京没几个朋友,这次乔迁新居,只让人告诉了一声,没想到他真的来了,还和宁远侯府的顾廷烨也一起来了,这顾廷烨他可不怎么熟,也就是在扬州有几面之缘,二哥哥倒是听说和此人交好,但此人到盛家读书的时候,自己早就不在汴京了。
但来着是客,盛长槐还是让方掌柜赶紧把人请进来。
“孟英,恭喜,我可听说了,你们家这段时间正在给你相看人家,难怪你急匆匆搬新居,想必你是亲事已定,对方是哪家的女子,齐家在汴京亲朋故旧这么多,说不好以后就是亲戚了。”
盛紘办在要面子这一块盛长槐愿撑他为第一,刚和老太太商量妥当,这风声早早就放出来,甚至听盛长柏说,盛紘在吏部衙门还和同窗打听,谁家有适龄的女子。
刚才说话的是齐衡,盛长槐苦笑的迎了上去,将二人请进屋来,连齐衡都知道了,想必和盛家有交情的大概都知道盛家长房之子分府单过,准备成亲的事情了。
“这还都是没影的事情,祖母那边还在相看,就是定了,也得等二哥哥成亲之后,那才能轮到我。”
齐衡是个谦谦君子,见自己说错了话,连声道歉,他倒是把这茬给忘了。一旁那顾廷烨虽与盛长槐不熟,便接过了话茬。
“孟英别怪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