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些辛苦在边市上摆摊的商人了。
可他依旧这么做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让大明的百姓们吃上饭。
他相信,在陈新甲确定这一个方案的时候,也是了解过,这些商人都是些什么人。
当兵不行,做官不识字。
做工身体又受不了。
只有做点小生意,才能够勉强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
在房山的时候,他为了百姓,在锦州之后他依旧是为了百姓。
反正,只要能够为百姓做点实事,他就全身都舒服的不行。
京师已经因为他的政绩突出,几次发出了调令,然他去朝堂任职,可都被他拒绝了。
朝堂上能干什么事情?
哪有亲自面对百姓,亲自为百姓谋福利来的好?
突地,一名小捕快,飞快的跑了过来。
“知州大人,知州大人,大凌河堡的李过李将军来信说,那里有三千多匹牛马,怎么运回大明?”
小捕快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那么多的马?哪来的?是不是咱们已经和建奴开战了这次又大胜仗了?”
由不得他不这么想,要知道,现在大明的所有战马,几乎都是抢的建奴的。
就算是边市开市之后,都没有多少人,愿意把这种物资卖给大明。
想着以前,八大晋商的做法,若是那些人还活着的话。
他马懋才绝对会拼着去工程队修路,也要做一次违法乱纪的事情,杀个片甲不留。
什么东西吗?
还不如他们口中的蛮子们清楚事态的轻重缓急。
人家说不卖的东西,那就是不卖,偶尔有一两个交易的人,也都是捡着最差的,最老的牛马出手。
就算是大明能够拿到,又能使用多久?
“说是边市的商人们捐赠的,还有不少的金元和银元呢,现在正在统计,需要一个懂数算的人前去接洽,免得出现了疏漏。”
小捕快歇了一会看,气息匀了一口气把大凌河堡传来的话,都一字不露的说了出来。
马懋才脸上发烫,怒目圆睁,脸颊通红,仿佛遇到了什么人生中了不得的大事一样。
半响没有说话。
只是“嘿嘿”,“哈哈”的笑个不停。
“百姓啊,皇上啊,我,我,臣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这样的百姓,值了。”
马懋才忽然跪在了地上。
向着京师的方向,五体投地的磕了三个响头。
他的一生从来都没有这么认真的这样磕过响头,这一次他做了,不是因为权力,也不是因为那个方向有皇上。
而只因为那里有一个叫做崇祯的少年。
做到了许多人,一直都在最求的事情。
皇上的心中有了百姓,百姓的心中自然就有了皇上和朝廷,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
可奇怪的就是。
历史上做到的人,总是很少的一两位。
小捕快看得目瞪口呆,看着知州磕头的方向,瞧了好一会,都没有看住其中的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