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章 劝降(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建贼休得猖狂,虎大威来也!”虎大威带着自己的家丁杀出城来接应高迎恩,两下兵合一处。高迎恩拱手道:“高某不察,中敌诡计,牵累各位了。”虎大威说:“同心杀敌,何必客气。我们速速回城!”

岳讬指挥的清军已经在攻击大名城了,城内城外杀声震天,显然折增修也在城内动手了。高虎两部已经逼近大名城,忽然斜刺里一彪人马杀出,拦住去路,正是岳讬的亲军。

清军层层围裹上来,但高、虎二营斗志不衰,有道是归师勿遏,这两支部队本就是明军的骨干力量,现在要夺路回城,自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岳讬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二十三岁时,他第一次上战场,与德格类一起在辽沈之战中建功。十七年来,他打过无数的仗,也见过许多勇敢强悍的对手,高迎恩和虎大威的兵马并没有比八旗兵更能打,岳讬自然不会因为他们勇猛善战,给八旗兵造成了多大的伤亡而担心。真正让岳讬担心的是,在清军面前,明朝的官军和流寇竟然团结起来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之前长达二十年的明清战争中,明朝官军一直在互相推诿拖后腿,清军战斗力强固然是他们胜利的重要原因,但明朝的政治腐败同样重要。辽东的百姓和官府、军队不和,军队中的军官和士兵不和,文官和武官还是不和。倘若二十年来所遇的明军部队全都能上下一心,奋战到底,满洲人早就死绝了。当然,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岳讬的认识水平还不足以了解其中的深层原因,但通过观察现象,他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八旗的团结和明朝的不团结,是大清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这些年来,岳讬一直力主优待投降的汉官汉将。他带头和汉军旗人联姻;提议降人不必跪拜,以抱见礼和满洲亲贵见面;甚至主张从各佐领抽调人口、土地、耕牛,拨给投降汉兵。虽然在打仗的时候他也一样杀人放火,但他一直反对杀戮降人。

皇太极对岳讬的建议每每听从,因此岳讬也在满洲贵族之中得罪了不少人。抱见礼倒不算什么,抽调人口、土地、耕牛,那可就是割他们的肉了。

这也是为什么岳讬在莽古济事件中不附和皇太极,皇太极却对他不加深责的原因之一。满洲贵族之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勇将,却多为鼠目寸光之辈,像岳讬这样懂政治,有长远眼光的实在不多。

所以当岳讬发现明军和流贼有联合的倾向,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一旦明军团结起来,会给清军造成极大的威胁。虽然他心爱的长子罗洛浑现在身负重伤,浑身多处骨折,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但他还是首先要尽自己的职责。

“高将军,你本是绿林好汉,被贪官污吏逼迫而造反,为何今日反而为昏君奸臣效忠?我皇上即位以来,敦行礼义,政治一新,抚养黎民,爱惜士卒,仁心仁政,将军何不归降,共讨?将军若来归,必当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岳讬的汉语十分流利。就算高迎恩很可能马上就要和他有杀子之仇,也不如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和满洲人的未来重要,岳讬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还是要以招降此人为优先考量。

高迎恩笑道:“你们的皇上抚养你们留辫子的黎民,爱惜你们留辫子的士卒,与我何干?高某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岂有背弃祖宗的道理!”

这倒好办了,岳讬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既然高迎恩是这样的态度,那他也不必隐忍仇恨了。他又用蒙古话说:“虎镇台,你是蒙古人,为何要为汉人皇帝效力?满蒙本是一家,我大清后妃多为蒙古出身,归降之蒙古人皆得重用。将军这样的名将若肯归降,不失王爵之封。”

虎大威用汉语答道:“归降之蒙古人皆得重用,那未降之人呢?皇太极与林丹汗征战之时,所杀之蒙古人难道还少了吗?尔等说什么满蒙一家,不过是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