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都是先火化,再将骨灰撒入水中。很多地方甚至形成了风俗,有钱人家也会火葬,即便土葬,也是火化后再土葬。有的县甚至设有公益性质的焚化亭,佛教寺庵也承接火葬业务。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提到,浙江金华一带火葬之风盛行。另一时空,清朝沿袭明朝法律禁止火葬,但老百姓依旧拿这种统治者拍拍脑门随便瞎定的法律当个屁。
死者的妻子是辽人,儿子也是在辽东生的,在浙江还有父母在堂,别无兄弟姐妹,县衙门和一些远房亲戚还有邻居帮着料理后事。来参加葬礼的不仅有死者同村的人,县衙的官员和本地有头有脸的缙绅也来了不少。受关注的不是葬礼本身,而是随着葬礼被带来的消息。
“子玙,你认识这个颜哨官是吧?”陶然问道。许都叹了口气:“小时候一起玩过几次,长大后再未见过,没想到再见面就是这样了。”
许都虽只是个生员,却是东阳本地很有名望的士人,仗义疏财,喜与江湖豪士交往。之前浙江巡抚熊奋渭组建团勇,他还曾踊跃参加,没想到西军祁三升部兵临杭州城下,熊奋渭立刻开城投降,到南京做兵部侍郎去了。许都心灰意冷,跑回了老家。顺便一提,张献忠虽然招安了,可他的六部却没有取消,也不知道这招的是什么安。
陶然到了东阳上任,很快就和许都混熟了。他是工科司商,许都家里有不少生意,常和他打交道。东阳的社会风气与别处不同,因为人多地少,又没什么资源,所以人若不读书做官,便往往做工经商,只知道种地的人被称为“田乌龟”。许都本人虽然不懂经商,但家族中也有人经营商业、手工业。否则的话,他就算想仗义疏财也没财可疏。
明末就算真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人物也应该是这些人才对,和东林党什么的八百竿子也打不着。至于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嘛,看看另一时空的许都是什么下场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