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战炮兵火力上,清军的红夷炮队已经难以和闯军对抗。然而在近战对射中,闯军的火铳火力却难以占到什么便宜。
再好的火铳也不能和炮比。圃田泽一战,岳讬见识到了闯军火铳的威力,清军诸将研究了一下,又征询了唐通、卜从善等人的意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闯军的火铳优势目前清军是难以追赶的。
目前清军还没有缴获到完整的闯军新式火铳,虽然迟早会缴获到,但就算缴获到了,少量仿制不是问题,大规模仿制则未必能行。清军现在只能在京城一地大规模生产重型火铳,登州原本有孙元化留下的工坊,但工匠都被黄蜚和周文郁带走了,阿巴泰空得几座工坊,也没什么用处。到处都在作战,京城的工坊的产能是不足的,这是手工业的时代,扩大生产是速度是很慢的。
而闯军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仿制大约翰研发的新型火铳,有了条件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占领了广东这个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后,王瑾一直在想办法扩大产能,并试图在其他冶铁业发达的地方也进行生产。闯军占了这个先手,清军现在连财力都不足,很难赶上,大批量生产新式火铳有困难。现在清军制造斑鸠铳的产能就已经严重跟不上需求了,无法大规模装备部队。
于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清军高层就决定改变思路,用更便于量产的轻型火炮来增强火力。明朝边军中早就大量装备用于支援步兵的轻型火炮,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运用技术都早已成熟,只要投资就可以立刻有大量产品,立刻装备部队,立刻形成战斗力。
从另一时空之后数百年的武器发展史来看,清军这是走了一条歪路,等到燧发枪时代到来,他们的这条路线最终会被证明是落伍的。但是在火绳枪时代,再好的火绳枪也打不出燧发枪那样的密集火力,用轻型火炮增强步兵火力的做法可以说一点都没错。
到底谁对谁错,只能在一次次战争中用血与火来证明。此时在或铅或铁的弹丸下血肉横飞的闯军和清军士兵,就是为了这一杀人手段的进步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