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诸王中,勒克德浑是心思比较单纯的一个。二十七岁第一次上阵就做主帅,打败了马士英,二十八岁打败李过,三十岁成为清朝八大之一,三十一岁作为济尔哈朗的副手打败何腾蛟,然后三十四岁就死了。他较少参与政治,主要心思都放在打仗上。
今天敌人的举动突然异常,这让勒克德浑感到很意外。他有心直接上前线看看,但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军主帅,总不能亲身犯险,所以只站在了能望见战场且远离火药的位置。勒克德浑并不喜欢这种治安战,他更希望能和敌人正面对决,另一时空马士英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还坚持正面进攻的对手才是他最喜欢的。不过敌人可由不得他,李青山虽然冒进,但是也仅限于冒进到带着几万人攻击兵力空虚的济南这种程度,现在他和勒克德浑兵力相当,再冒进也不会冒进到和勒克德浑硬碰硬的份上。
铳炮声还在不断轰鸣,不过已经变得稀疏了。勒克德浑在自己的脑中反复思索,今晚的这次攻击到底意义何在?
经过之前的试探性攻击,李青山肯定已经明白这种夜袭打不下清军的营地,那他为什么还要打?显然不是他失心疯了,也显然不是他故意让手下人送命。李青山的行为肯定有目的,可是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直到天快凉了,攻击才停止。这一晚上清军死了三十多人,对于清军来说,这点伤亡并不算什么。天亮之后,他们出去检查战场,才明白昨晚的攻击是为了什么。
清军营地附近的三处河堤都被义军挖开了,营地周边已经变成了一片泥潭,这下清军要向前移动,可得花大力气了,而且后路也断了。
接下来一整天,清军都在修路,没能前进一步。到了晚上,义军又来袭击了。除了一个满洲军官意外被流弹打死,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发生,但是第二天一早起来一看,道路又被破坏了七七八八。勒克德浑估计,义军至少也得死几十人,可是对付这种民间义军,如果不能成建制歼灭其主力,就算一次打死他们几百几千人,也很快会被源源不断的饥民补充上。
清军的营寨建在高阜处,义军的灌水攻击影响不到他们,可是总待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这里是运河和沼泽交界的地方,能让清军扎营的干燥平地并不多,经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根据清军侦察的结果,下一个扎营的地方在前面二十里外,如果照目前这种打法,白天修路,晚上毁路,打二百年也没法前进。
勒克德浑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明天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