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是无解的。
既然如此,姜瓖又怎么可能在大同老巢失守,家眷、田产都被纳敏夫控制的情况下接着为大清卖命。
而且自南征以来,皇太极不适应淮河流域的炎热气候,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这些天思虑过度,休息很少,鼻衄、风眩的老毛病又加剧了,最近一直在延医服药,可是不见好转,还有了咳痰的症状。
刘备说过,人五十不称夭,皇太极的五十大寿也快到了。看他这副样子,可不像能活到六十的模样,等他死了,他的政策会不会有变化?
皇太极虽然不太喜欢豪格,但是他的儿子里面就这一个拿得出手的,从他这些年的部署来看,还是要让豪格接班。豪格肯定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但至少他不敌视汉官汉将,还是第一个提出要联合流寇的人。流寇都能联合,明军降将当然更可以了。
豪格的弟弟硕塞,因为母亲出身寒微,几乎不可能继承皇位,故而被作为豪格的辅佐者来培养,他如今已经十三岁,在皇太极的着意引导下汉学学得不错,与汉军旗的高层关系也处得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早就和参领纳拉·费扬武的女儿定了亲,皇太极还打算让他娶一个汉军旗人的女儿。
皇太极的兄弟中,阿巴泰的出身与硕塞类似,承担的也是相同的角色,因为是李永芳的岳父,所以阿巴泰和汉军旗人的关系也比较亲近,阿巴泰的四子岳乐、五子和度都和硕塞一起学习汉学。
自从投降之后,这些新汉军旗人都在琢磨爱新觉罗宗室中有谁可以作为靠山,满洲贵胄他们巴结不上,便和陈汉军结亲,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豪格、硕塞、阿巴泰三王就算不会进一步优待汉人,至少能沿袭皇太极的政策,不会瞎改,但除了豪格,硕塞和阿巴泰在清朝内部的发言权都有限。至于其他诸王,那可就不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