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当然也试图搞合法性构建,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投清的文人们也并非没有水平,怎奈大清先天不足。本身曾是明朝的臣属,先占一个“篡”字;因为剃发易服,在军事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难争儒家道统;另一时空多尔衮替明朝报仇的说法倒是很聪明,但是把弘光皇帝送到菜市口之后,全天下也都知道这是放屁了,何况在这个时空,皇太极可等不到崇祯十七年,到时候面对一个经营七年,一统江山的大顺朝,打得赢才有鬼呢。
所以,皇太极也只能从“民心”的角度做文章,毕竟很多士绅还是真心欢迎大清的。拿这些人的拥戴当证据,硬着头皮说自己“奉天承运”。
合法性这东西有用吗?很多时候是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启、崇祯兄弟。要说合法,他们比谁都合法,但合法既不能当钱花,也不能当饭吃,从来没听说哪个当兵的能看在皇上合法性强的份上不要军饷了。
但有的时候,它也有用,因为合法性毕竟是信心的来源之一。只要军事不拖后腿,合法性过硬的政权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只要别做“崇祯靠大明天子的合法性号令江北四镇”这种清秋大梦,合法性这东西搞好了还是很重要的。就像顺朝占领华北之后,在山海关战败前没人叛乱,而清朝占领华北,明明是胜利者,治下却立刻爆发反抗,这就是合法性不济的劣势了。
至不济,还能像永历帝那样,他的合法性让西军、郑军、闯军等势力一致认可拜他这尊神龛,而不是各拜各的,名义上好歹还能保证“一个大明”。
皇太极的合法性构建之路走得无比艰难,李自成却完全不用担心这件事。他的合法性构建很简单。
当皇帝的,既然是天子,肯定是奉天承运,老天爷又不能亲自动手把没天命的都拿雷劈死,得找代言人。儒家的昊天上帝,代言人肯定不能是专职的宗教人员,否则上帝早让皇帝给灭了。古代贤王挑来挑去,给老天爷挑了一个最合适的代言人——民。一来是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的理论光明正大,道义上毫无毛病;二来老百姓也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人,除非把他们逼到横竖是个死的地步,否则他们危险君权的可能性是最低的;三来,到底谁是民,还不就是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于是,这个理论很容易就顺出来了: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我李自成领导闯军剿兵安民,均田免粮,老百姓开了城门迎闯王,所以我合该做皇帝。
闯军的理论建设是很粗糙的,不过也够用了,反正可以谁不信就大嘴巴扇谁,打到他信为止。现在好些明朝宗室为了挣几个铜板,都加入写诗作文给闯军造势的行列了。
所以,李自成根本不需要挖空心思给自己加什么尊号,也不需要靠别人三拜九叩来证明权威,“双泉里长”“米脂驿卒”对他来说都是荣誉,他的出身越低,越证明他能走到今天是天命所归,就如同称刘邦为“沛上亭长”是一样的。反过来,对于皇太极,你说他是正二品大员龙虎将军家嫡子,那等于骂街。
一个说出本来出身是夸赞,一个说出本来出身是辱骂,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两支军队的前锋已经开始交战了,普通的绿营兵就算打了鸡血,和李自成卫队相比也终究技逊一筹。闯军的兵锋,离皇太极的大纛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