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能留着阿敏不杀的原因之一。
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大哥阿尔通阿、三弟扎萨克图、长子艾尔礼都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杀了,他心里当然是对努尔哈赤一脉毫无好感的,不过面上当然不可能表现出来,他嘴上一直是“感激先汗养育大恩”,平时也是张口闭口都是“满洲人的利益”。
阿敏说:“满人生计困难这事,要我说,好办得很,让他们出去圈地,直隶、山东那么大地方,要多少土地没有。土地上的汉人,就直接让他们做包衣,抢过他们的牲畜财物,让他们种地,满人也不必分什么甲兵余丁了,全都按甲兵的待遇。就算种田不足养兵,靠战场掳获也尽够了。”
屯齐皱了皱眉,这叫什么办法?旗丁都去当兵打仗了,留下老幼妇孺在家指挥包衣种地,以满洲贵族们对包衣的虐待方式,等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的估计就只剩下老婆孩子的尸体了。
除非把一部分包衣吸纳成可以为虎作伥的豪奴,作为镇压底层包衣的力量,否则把包衣人数扩大到旗丁的四五倍,是肯定会出事的,但是有豪奴又一定会进一步加剧包衣受到的压迫,降低包衣的劳动效率。
养包衣和养牲畜一样,也是有成本的,土地太少的话,用包衣种地就不如自己种地划算。圈占土地如果过多,汉人农民全反了,又怎么能让满洲人安心种地?屯齐小时候经历过努尔哈赤搞崩辽东经济,连蒙古人都袭击女真人的时期,那时他贵为宗室都不敢轻易出门,若不前呼后拥,说不定就会让汉人打死。贵胄尚且如此,普通旗人怎么在这种环境下生活?
至于战场掳获,有的人带着十几匹马、几十个包衣上战场,有的人只有自己一人一骑,战场掳获所得必然悬殊。这种办法短期内可解燃眉之急,可是如果作为长期政策,必然导致贫者益贫、富者益富。越穷的人装备越差,在战场上生存率越低,可获得的战利品却远远不如那些富家子弟,岂能没有怨恨。
其实这很正常,阿敏在家被关了十二年,足不出户,也不怎么和别人来往,此时的清朝和当年的后金早已完全不同,十二年前他已经是在女真奴隶主中都算得上落后的大反动派,现在还能指望他有什么真知灼见?
但是屯齐发现,阿敏的话很有煽动性,皇太极总是说“旗人”如何如何,阿敏却总是说“满人”如何如何。一字之差,含义却截然不同。“首重满洲”的口号,听起来按照爱新觉罗家的立场似乎极有道理。以屯齐的智力,可以一眼看出其中难以落实的地方,但是,这样做确实能让很多满洲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土地、奴隶、牲畜,这样的话打动不了屯齐,可不代表打动不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