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1章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波人说:刁民一点都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抗拒朝廷余粮征购的大政方针,必须重拳出击。而另一波人说:狗奴才仗势欺人,连为国立功的老战士都敢勒索,真是挖大清国的墙脚,薅大清国的羊毛,必须重拳出击。

然而奇怪的是,说话的全都是汉官,满洲重臣非常默契地谁也不接茬。

也有人开始提别的案子,比如说有许多余丁甚至甲兵,悄悄戴上帽子溜出驻地。有的人比较横,直接拦路抢劫,而有的人没这个胆子,选择入室盗窃,还有人竟然在农忙时去民人地主家里打短工,有的满洲人、蒙古人没有打工的门路,汉军旗的人还给他们介绍。合着大清让汉军旗人带路,竟然是这样带路。

还发生了一起雇主拖欠工钱,遭到旗丁打砸抢的事件。这雇主也是比较鸡贼,他威胁这些旗丁,敢要钱就去举报你们私离驻地,靠这个办法多次少发甚至不发工钱。但终于有一个旗丁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咋想咋亏,直接领着兄弟们打上门去,举报就举报,大不了同归于尽,也不受这窝囊气了。

其中正红旗的问题最为严重,被拖欠工钱的这伙人就是代善辖下的。皇太极把代善叫来申斥一番,代善反正都六十岁了,摆出一副老迈昏聩的模样,你说我我就听着,不过我可不一定听得清。

正红旗出的问题还不止这些。竟然有佐领和领催放债给辖下的旗人,然后每月从钱粮里扣,到最后钱粮都不够利息了,他们还勒逼还钱,而且放出消息,说四大反王马上要联手向大清进攻,谁不还钱,下次就派谁出阵。

有个甲兵得了病没钱医治,已经欠了不少债,妻儿打算卖地卖牲口。他心想自己这样子要是被派去出阵,摆明了是送死,还是别连累家里,于是直接上吊自杀了。

其他旗也不是没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程度稍微轻一些而已。满洲将士们年轻时见过的明军的种种丑态,开始在他们身上轮番上演。至于绿营就更不用说了,为了保证军饷不超支,绿营裁撤了一部分人,绿营兵哗变和投奔义军的事几乎每个月都有。

清廷竭尽全力,也只能保障旗军的基本生计。皇太极根本不想处理这些案子,没有钱,光办案有什么用。当留守盛京的正白旗士兵中又出了一起因为士兵不肯为佐领猎鹿遭到佐领捆绑殴打的事件之后,皇太极知道,只能用最后的办法了。

这个办法只能用一次,而且副作用极大,一旦用了,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可以说,这是一条把大清送上死路的毒计。

然而,大清本来也没有退路了。

“凡我大清子民,皆当遵大清衣冠服制,直隶、山东两省官民人等,尽皆剃发,令到三日之内,全数剃毕,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当然,这只是后世小说里的写法,皇太极的圣旨比这文雅得多了,不过意思的确是这个意思。

按照皇太极原本的计划,剃发是一个四步走的过程:第一步,只剃旗人;第二步,只剃武人;第三步,官吏皆剃;第四步,全民剃发。在最初的方案里,这个过程需要大约十年,以保证循序渐进,不造成难以收拾的变乱。

本来因为之前的绿营倒戈事件,第二步已经大大提前了,现在更是跳过了第三步,直接一步到位。

汉官反应之强就不用说了,有因为抗拒剃发直接被杀头的,有弃官潜逃的。就连满官都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说皇太极的亲信索尼,就委婉地指出,剃发令一下,肯定会杀死许多汉人,这样一来,将来再要议和,岂不是没有退路了?

索尼说是议和,其实已经在考虑,将来有一天,大清是否需要投降了,如果投降,敌人能不能接受投降。

皇太极则反问,难道我们之前杀的汉人很少吗?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吧。

皇太极是不考虑投降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