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宣到名才进去,到底算怎么回事?
所以,智瑶来到殿外,能够看到外面经过布置的广场已经坐了不少人。
广场同样不大,占地约是十来亩的规模,缺了一种大国气象。
今天老天作美,大太阳让气温不至于寒冷,只是风吹来仍旧有一股寒意。
只不过,今天会发生好事,人们的心里火热,些许寒风并不算什么。
智瑶出来之后,众臣以官职高低排序,三公九卿走在最前面,后续则是各部官员。
广场之外有高台,本来是作为一国之君祭天用途。
用来祭天的鼎已经被移走,高台的上下都放置了座位,带有座位的地方铺上地毯,特地部署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屏风,插上了许多旗面颜色不一样的旌旗,改变了原有的寒酸。
各自就坐之后,现场响起了音乐之声。
音乐听上去很“平”,几乎没有“仄”,正是宫廷音乐所追求的“雅”,也被称为“雅乐”。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听到“仄”……也就是曲折多一些的音乐,他就会大怒进行各种评点,乃至于卫国之君好心用音乐招待,他听到卫国的宫廷音乐很轻快怒斥是“亡国之音”。
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然而春秋战国就是讲“礼乐”的时代,礼是各种约束,乐则是用作大典或祭祀场合,两者都代表着神圣,还真的是不能太胡来。
按照姬周的礼仪规范,遇大事必须祭天。
上一次,相王会盟那么大的事情,智瑶都没有安排祭天的仪式。
当时,包括原国众人在内,所有人都视为智瑶是要革新,以及去除周室的影响,其实对智瑶没有举行祭天仪式是没有多想的。
今天,智瑶会进行祭祀,不过是祭祀祖先,祖先里面包括三皇五帝,祭文里面却不再有“上帝”的称谓,有些人没太注意,注意到的人则是忍住没说什么。
君王进行祭祀无外乎是汇报好消息,或是代表国家进行某种恳求。
所以“光宗耀祖”之所以会变成荣耀的成语,只因为很久之前不是谁都能举行祭祀。
完成祭祀之后,智瑶可以歇一歇了。
又是台狐出场,旁边却是多了一个人,那人是智开。
作为储君的智开,他捧着一个木盘,盘上有着一卷卷的卷轴。
台狐先对智瑶行了一礼,得到示意才侧身从智开捧着的木盘拿了一个卷轴,摊开之前喊道:“韩庚出列。”
没想到第一个会是自己的韩庚先是一怔,反应过来赶紧出班。
“奉上谕:庚笃忠贞,贵而能俭,无怠遵循,明德有功,释上之忧……”
台狐念得字字清晰,由于是敕封的旨意,自然是多有美化。
为什么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头?首先,智瑶还不是皇帝,再来就是并非每一份圣旨都是“诏”,封赏其实是“敕”。
可惜的是韩庚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战绩,要不然因为是敕封的关系,还能特别再吹一吹。
敕封旨意念完,自然是韩庚谢恩。
韩庚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不是那么重要,脸上却能看出一种欣慰。
其实,韩庚也真的是感到欣慰,尽管失去了一些封地与人口,可算不是以血淋淋的方式退场,不是吗?
再来便是其余人的敕封,好些旨意的内容有重复,不过现在就是这般模样。
从侯爵开始进行敕封,一直敕封到男爵,一共有接近五十人得到敕封。
敕封只关乎到爵位,没有半点关于封地、人口或物资上的内容。
这个跟周室或其它朝代都不一样,看上去有点草率,其实跟智瑶制定的国策有关,跟当前年代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