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阳外,气候更是闷热无比,没有去过双庆的人,是没办法体会那种24小时不离身的粘稠感的。
而哪怕现在刚刚进入三月底,平均气温刚刚迈过20度,那种不知道从哪里腾起的闷热感竟然就开始再度袭来了。
“喂喂喂,杨铸,你小子不是现在混的挺好的么,结果就请我吃豆花?”一座桥上,于晓华一边目送着那位推着单车的小老板远去,一边毫无形象地抖着自己的小领口。
没法子,虽然她也是巴蜀人,但毕竟主要在齐鲁生活,因此对于这种粘稠稠的闷热感毫无抵抗能力,这才出门不到半小时,就是香汗淋漓了——也就是她从来不肯化妆,不然现在铁定成花猫。
而且,说好的要请自己吃美食呢?结果就在路边拦下了一辆自行车,然后请自己吃5毛钱一碗的豆花?
最过分的是……这碗豆花竟然还是小份的!
花花同学一边看着桥下密密麻麻的超高楼房,一边愤愤不平地想到——由于双庆地形特殊,许多高桥是凌空建在楼房上的,而“桥下楼”这种独特的风情,放眼全国估计也只有双庆看得到。
杨铸瞅了瞅这货随着领子没什么抖动幅度的胸口,鄙夷地撇撇嘴,然后把塑料碗递了过去:“教你个乖,双庆最地道的美食不在那些金碧辉煌的饭馆里,而是在小巷那些苍蝇馆子里和这些路边摊上!”
“别以为人家只是推辆挂着两铁桶的自行车就小瞧人家,我告诉你……人家起码也是做了几十年的专精老师傅,比起那些所谓的大厨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要是再过20年,我估计你哭着喊着都吃不到那么地道的美味!”
这话其实倒不是杨铸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是后世一位老饕朋友有感而发——那货为了能吃上一口地道的美食,往往会开着车在双庆城里绕上一整天,为的就是能遇到那几位推着单车卖豆花的老师傅。
据他所说,豆花这玩意看着普通,但是不管是选豆也好,卤水也罢,尤其是温度的控制和点卤的功夫,都大有讲究;要想做好,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想都别想——而豆花上那份被称为灵魂的油辣椒,就更是各家的不传之秘了。
只不过,作为一名齐鲁人,杨铸这货向来嘴糙的很,跟着那位朋友吃过几次,只知道豆花好吃,但好吃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
而于晓华此时的重点却没并没有放在杨铸的解释上,看见这货眼睛在自己领口处瞄了两圈,先是脸色一红,旋即大怒:“姓杨的,你几个意思!?”
不管花花同学性格如何,她毕竟也是个女人,杨铸眼中一扫而过的鄙夷深深刺痛了她脆弱的心灵。
就算你老婆是36e又怎么了?
见惯了36e,就可以看不起我们bcup的广大女性么!?
要知道、要知道现在华夏女性的cup平均也只是a+罢了!
而杨铸见到花花同学发飙,却只以为她是因为自己眼睛乱看而生气,当下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安啦!安啦!你放心,我啥都没看到!”
这倒是实话,虽然花花同学猛着在抖领口,但毕竟幅度不大,况且现在还是三月底,大伙衣服都穿的比较严实,因此你要是说杨铸吃了冰淇淋,那委实冤枉了他。
但是这话落在花花同学的耳朵里,却是截然两种意思了?
没看到!?
还是看不到!?
你、你你、老娘的有这么小么!?
你这混球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正当花花同学打算向这个混球展示展示什么叫“武德充沛”的时候,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男声忽然传来:“你好你好,两位老板,冒昧问一哈啊……你们两个用的是啥子手机卡?”
花花同学扭头看去,却是一名身高约莫1米65,体型瘦小的西装男子挤着一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