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曾经有那么一个热点话题:即便到了2020年,漂亮国的波音飞机、福特航母、航空发动机、医药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依旧冠绝全球,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漂亮国的制造业衰落了?
公认的一个看法是……漂亮国制造业的衰落来自于对实体企业有效投资的大幅缩减,资本从实体向资本市场流出。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必须要提一個概念——18%的内部投资门槛收益率。
简单来说,做投资时必须保证期望的投资回报率不低于某一个门槛回报率,这样才能保证资本的不断扩张——比如说100万的门槛回报率是15%,然后你拿100万出来投资,所期望的投资回报率就应该大于15%。也就是说这15%是投资一百万项目的一个最低回报率,要是低于这个回报率,这个投资项目就是个失败的投资项目;
由于IRR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又不受行业基准收益率高低的影响,比较客观,因此,欧美的资本在投资时,非常喜欢用IRR来作为衡量指标——虽然这玩意计算过程复杂,而且当经营期大量追加投资时,又有可能导致多个IRR出现,在运营指导时缺乏实际意义,但大部分资本谁在乎这个?
然而不幸的是,根据****的统计,自从90年代中期开始,漂亮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基本都在8.3%——9.5%这个区间波动,而1999年的时候,WACC更是低到了6.7%这个二十年来的历史最低谷!
其实严格来说,即便是6.7%的WACC,也算是不错的了,最起码跑赢了通胀——但是就如赌场里的客人总是有输有赢一样,诸如摩根、GS等顶级资本摊子大,投资的项目多,成功项目的固然很多,但失败的同样不少,因此如果新项目的预期IRR低于18%,他们根本没办法保证能有效对冲麾下所有项目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假如一家上市公司需要投资一批价值100万的机器人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不良,如果这笔投资不能带来每年至少20万的成本节约收益,那么这笔投资项目就会被否决。
设定这样的目标之下,基本上90%的内生性项目都很难通过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批准,漂亮国的实体企业最后宁愿派息和回购股票,将公司的现金交给它的股东们去重新分配,也不愿意对自身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行投资。
比如IBM公司,自从2004年以后,IBM公司每支出一美元的CAPEX,就会花额外4美元通过派息或者股票回购回馈股东。而思科公司,从2005-2020年间一共回购股票花费了1100亿美元——而在此期间仅花了150亿美元补充公司的生产性资产。
………………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没有能无限扩张的商业模式,也没有能一直稳赚不赔的双赢项目,既然漂亮国的各大资本对于内部投资门槛收益率定的那么高,那么想要获得令他们满意的收益,必然在许多时候免不了以牺牲合作伙伴的长期利益为代价——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加速了漂亮国实体企业内部的腐朽。
后世有一名叫做奥伦·卡斯的学者,对自1971年至2017年美国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出台了一份名叫《资本对企业的侵蚀——1971-2017年企业投资下降的企业层面分析》的报道——这份报告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典型的美国公司的商业战略转变方向,已经由传统的投资来补充其资本基础的战略,转为向股东提供现金。
该报告使用标准普尔的Compustat数据库来分析1971年至2017年总部设在漂亮国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公开交易的所有公司的现金流量;并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