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98章 改制之争(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就在次日,争斗就发生了。

朝会上,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上表,奏称“两税法”、“公赋独立”、“量出为入”等制度有违祖制,乃引上天震怒,降下“天狗食日”异象,以为示警。

为息天怒,王缙请罢各项制度,恢复大唐的租庸调制。

两税法是已升任礼部郎中的杨炎,提出来的一项赋税改革制度。

唐朝初年,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

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这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

到唐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

这时,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但征税时,官府不管实际情况,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

这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

到唐肃宗至德年间,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

而征收赋税的官吏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百姓无旬无月不在纳税,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姓百无四五。或者是投靠大户,自愿成为佃户,从而躲避了朝廷的征税。

杨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税法”,将租庸调和户税、地税及各项杂征合并, 统一征收。

同时配合公赋独立、量出为入的原则,这才保证了平叛战事的顺利进行。

但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很多大地主的利益,再加上朝廷为了赋税和平叛的需要,严格抑制土地兼并,朝内积压了大量的矛盾。

这次算是找到了机会。

自古以来地震、地陷、山崩、洪水、大风等诸般自然异象,向来都被与坏事相联。

而日蚀更是远胜其他,属大不吉利的天象,通常被看作是上天对世人最严厉的告诫。

范晔的《日蚀说》里面说:“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

李淳风的《乙巳占》也说:“无道之国,日月过之而薄蚀,兵之所攻,国家坏亡,必有丧祸。”

自唐建立以来,日蚀都被记录下来,几乎每次都会引起一些问题。

最近的一次日蚀,则是上元二年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既,大星皆见,在张四度。

杨错虽然已经想过会出现问题,居然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两天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仍然处于一种极度恐慌不安的情绪之中。

往日里繁华热闹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

各家商铺尽皆闭门停业,百姓躲藏于家中,焚香燃烛,乞求上天怜悯莫要降下天灾。

除此之外,据各地的报告得知,长安周边各郡县同样存有类似情况。

而大唐治下的各地,恐怕也不会例外。

惊悸恐慌之余,一股暗流也逐渐自朝廷内外涌动起来。

依旧制,司天台的太史官有预测“日蚀”之责。

一旦发现有“日蚀”迹象,便要奏报天子,举行修镶仪式以救日蚀。

天子需要身着素服,避居于正殿,摆放五鼓五兵,以朱丝萦社。内外严警。

太史官登上灵台,等待日蚀的发生,一旦发现变化,便击打鼓角,通知天子与朝臣。

闻听鼓音之后,保章正与灵台郎需要颂文祭天,侍臣皆着赤帻,带剑入侍。

自府史以上官员皆素服,皆持剑立其户前。金吾卫驱驰绕宫。伺察守备。

一直等到太阳恢复常态,仪式才算结束。

这就是自夏朝开始传下来的“合朔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