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用转民用(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会被自己的老爹三天两头的打秋风。

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啊!

“对了,我让你研究增加亩产实验进行得怎么?你的战歌能让农民形成战部天赋吗?”

说实话,比较起其他按部就班的安排,李泰对这个才是最关注的。

不过这东西是实验性质的,李泰也没太大把握,怀着几分得之则幸,不得我命的想法。

毕竟科学实验这种东西是不讲道理的,砸钱砸时间下去,很多时候就是打水漂。

只不过,李泰跟这时代的人有种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泰有种军用转民用的思维。

所以李泰不追求什么跨越时代的技术,比如现在手搓黑火药,制作TNT什么的。

但李泰相信,任何时代一个国家的军用技术,就是这个时代科技的最巅峰。

倒不是说,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是战争本身就是人类组织竞争进化的最高效模式,

其他任何的组织,哪怕输了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但唯有战争,命只有一条,失败者有千万种的理由,但唯有胜利者,那就是比对方更加优秀。

所以,基本上军用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更加高效,极端,甚至致命的东西。

只不过,李泰所希望的就是把军队中的东西从军用转化成民用,保留它高效的特点,但是能让这些东西更加普及化,以及更加安全而已。

这让李泰知道了战部天赋这种事情后,便思索着应该怎么样把它民用化。

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是集体化的农业生产,而且是超过五百人以上的集体化生产,除了官方的军屯以外,实际上平民百姓的屯田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华夏自古以来到了农民手中的土地都是那种破碎的碎片化土地。

这点大到通过卫星直接看华夏土地上的农耕,小到每一个人到手的土地,几乎没有谁手上的土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块。

或者说,就算方方正正的一块,那在它的周边肯定也是有很多有楞有角的碎片化耕地。

这一种情况哪怕在现代社会都没什么太大改变。

如果没通过郑白渠,李泰直接给自己圈下了一大片的土地,那李泰根本就没有进行尝试机械化工业化的种田模式。

因为这一种模式,真就不太适合关中平原这点土地。

所以,李泰就是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而已,为得是将来开发黑龙江那片黑土地做准备。

虽然多少有一点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贪婪模样,但李泰明白,在大唐现在的耕地上强行推行什么机械化工业化是没前途的,只有黑龙江那一片的区域,才能满足自己的计划。

哪怕现代也是一样,实际上不论是官方粮食产量,还是一个地区的人与耕田的比值,黑龙江都是华夏首屈一指的粮仓。

尤其在农业的工业化方面,中国传统农业大省因为土地碎片化的原因很难推行机械化。

但在黑龙江的黑土区域,走得是美国的大农场主的模式。

这让这一片一年顶多一熟的土地,生产出了全国最多的粮食。

这不仅是靠黑龙江地区得天独厚的黑土地,更重要得是几乎碾压其他产量地的耕种模式。

所以,现在李泰在研究的什么耕种的工业化规模化的实验,实际上就是为了打败了高句丽之后去开发黑龙江那一片土地准备的。

因为到时候,哪怕自己鼓励移民,但往高纬度地区移民肯定是件难事,哪怕到时候海运发达起来,怕也很多人不愿意过去种田。

这就让自己必须要未雨绸缪的准备好,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应该要怎么样挖掘黑龙江那一片黑土地的潜力,就这一点上来说,自己必须要为将来做好准备。

当然,那时高句丽肯定没了,毕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