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天将降大任,必苦其心志第一百三十五章回岛,至旅顺有这些精锐,就是遇上十几二十几骑建虏,刘兴治也有把握突然袭击,全部干掉。
况且,通过截杀的信使,刘兴治等人也知道毛文龙率部已经逼近海州,牵制住了海州卫的建虏。
这样的话,他们从海城河下游过河南返,就更加安全。
长长的队伍后面,郭大靖带着一百多人负责殿后。从捣毁女真人的庄园开始,郭大靖就一直承担这个任务。
关键是他要捡破烂儿,庄园内的东西虽让百姓随便拿,可大家知道要赶路,很多物品就只能忍痛抛弃。
而这些难以携带赶路的物品,却大多被郭大靖能收尽收,留待日后再拿出使用。
接到传令兵的禀报,郭大靖只是稍微想了想,便同意了刘兴治的安排。
想尽快到达安全地区,郭大靖理解刘兴治的想法,他又何尝不想呢?而根据目前的情报分析,走大路确实又快,风险又不是很大。
韩仲已经换了服装,被正式接纳为东江军的一员,就跟在郭大靖身旁。
在十数年的战乱中,他带着亲人颠沛流离,最终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对于辽东各地的了解,堪称活地图。
郭大靖与韩仲详加攀谈,对于辽东很多地区的地形地势,和当地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资料,本来还有些模糊的战略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如何更有效地展开游击作战,持续消耗建虏的有生力量,并使其不得安生,受到更大的牵制,一直是郭大靖在思考的。
僻处海岛固然安全,但渡海登陆,并深入陆地袭扰,总要受到各种的限制,也注定了难以持续袭扰作战。
可如果在敌后能建立根据地,便可随时随地展开行动,向四下袭扰游击,并为接引辽民百姓创造更方便的条件。
既要在建虏占领的地区,又不能太过深入,最好是多山、多河,有足够的腾挪空间。
“秀岩多山,帽盔山、药山、一棵树岭、、弟兄山、大顶子山、骆驼砬子……”
“秀岩周边的河流也多,最大的是大洋河和杓子河,两河合流后向东南注入黄海……”
韩仲说的山,准确讲应该叫山脉。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共六个支脉。
而河流不管大小,在秀岩地区共有五百多条。
秀岩或绣岩就是岫岩,明朝还在此地建有绣岩堡,又名绣岩城。
从地图上看,西面盖州、海州、中部是秀岩堡和凤城,东面是九连城,算是建虏放弃沿海地区后,在陆地上构筑的第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以南,就很少有人烟。既是防备东江军登陆奇袭,预警时间,也使东江军想要深入就必须携带粮草物资,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这样的布置与辽西也比较相似,对于锦州、大凌河等地弃而不守,明军去占领就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而建虏则可以利用机动和野战优势,等待时机,以闪电般的奔袭兵临城下,或攻城,或围点打援,掌握主动权。
当然,无人区对于建虏也有同样的困难。粮草物资的匮乏,使其能够大举发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所以,建立敌后根据地,在别人看来是极为困难的,粮草物资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也不用建虏来搜山剿杀,只要多派些人马控制住周围的要地,把敌人困在深山老林,除了饿死好象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但对郭大靖来说,除了潜入敌后能够携带的粮草物资外,他的空间就相当于一个大仓库。如果储存充足的话,千八百人也能坚持数月之久。
“……凤城周边的山林也不少,产出的人参很多……”
韩仲在继续介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