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建虏的奋力挣扎(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奏道:“奴才以为,东征部队在凤城应留有重兵防守,与连山关互相呼应。而对于敌人踞守的城池,若防守严密,便绕而不攻。若敌出击,便正可消灭其于野外。”

李永芳也表示赞同,奏道:“臣附议。”

其实,发动这次辽东作战,除了多尔衮想要一场胜利增加威望以外,对于建虏的长期坚持,也是相当重要。

今年的收成算是不错,但经历了遵化惨败和建州大败,在兵力和人口上都损失严重。

如果想要维持战线,与越来越强大的东江军对峙,就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兵力。

而兵力不能削减,且要维持备战的状态,就意味着劳力的大幅减少。无人耕种生产的话,建虏不战自败。

正因为如此,李永芳、希福等人才同意进攻辽东的作战计划。如果能掳掠数万人口,弥补建州之败的损失,才能够维持一支相当数量的常备军。

战略上的被动,整体实力上的衰弱,在表面上,或是外人可能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也只有自己才明白,处处捉襟见肘,处处难以支应。

或许,最了解自己的就是敌人,就是对手。

多尔衮时时会这样想,自从东江镇公开宣称“三年平辽”之后,他就更震惊对手的洞悉和判断力。

如果颓势难挽,面对敌人的不断压缩推进,多尔衮确信是很难坚持三年的,尽管他平常都表现得镇定自若、信心满满。

“既然没有意见,那便如此布置,按期发动吧!”多尔衮面色严肃地说道:“如今的形势,尔等都很清楚。不战就是坐以待毙,若是再败,更加不堪设想。”

众人躬身施礼,纷纷退了出去。

多尔衮收起了那副人前的姿态,向后靠进椅子,微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

如今的形势,比老奴刚死、皇太极初继位时还要难过,甚至可以说是最危机的时期。

那个时候,不过是四方封锁、物资贵乏。但不管是辽西的明军,还是僻处海岛的东江镇,抑或是朝鲜和察哈尔部,都没有发起主动进攻的实力。

也正因如此,皇太极才能先击察哈尔,再征朝鲜,打破四方封锁的困局。

在多尔衮看来,他会比皇太极做得更好,因为这些都没有太大的难度。甚至于,在征伐朝鲜的时候,还遭到了东江镇的奋力抵抗,损失不小。

但现在,多尔衮面临的是地狱难度的困难,只是东江镇,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尽管林丹汗再次被他派出精骑逐出故地,但作用极其有限。察哈尔部依然在蓟镇、宣大边外活动,依旧能封锁后金与明国走私商人的联系。

至于朝鲜,虽然还未撕毁盟约,但在实际上,已经断绝了通商,使得建虏获取物资的渠道几乎完全断绝。

嗯,还有一条渠道能够获得象丝绸、棉布之类的商货,那就是通过蒙古人与东江镇的马市交易。

多尔衮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但却没有加以制止。因为,他们也能从中得到些物资。

只不过,东江镇这边限制得很严,后金从中得到的并不多。但少归少,总比没有强。

多尔衮也知道这是饮鸠止渴,相比于丝绸棉布,战马牲畜对于东江军的实力更有提升作用,更有战略价值。

但他也知道,不仅后金需要这些物资,蒙古人也需要。如果强行禁止,势必引起蒙古人的不满。

再说,想禁止也很难。盘锦不行,还有锦州。沿海那么长,东江镇总能找到与蒙古人交易的地点。到那个时候,后金想从中分润,都不可能了。

轻抚着额头,多尔衮感觉压力重重,直觉得前途暗澹,可冥思苦想,却又找不到解决之道。

就现在而言,东江镇即便是得不到明廷的支持,也能长期与建虏抗衡,并占据上风。

所以,除非是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