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药物,一种是激发人体免疫,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敏感性的药物。
这种药物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不过只是让其变得更加敏感,对病毒还没有大量繁殖之前,就能提前感知,并且进行剿灭。
还有就是提升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细胞的数量,特别是当病毒本身已经大量繁殖并扩散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细胞的速度和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细胞和病毒之间的拉锯战,是彼此消耗的战争,如果免疫细胞产生的速度远低于病毒繁殖的速度,就意味着防守失败。
不过仅仅如此也是不行的,光提升免疫系统的能力,也有可能出现免疫过激行为,病毒没有干掉人类,反而人类被免疫系统给干掉了。
所以该类药物必须有一系列配套药物的支撑,能够避免出现免疫过激,同时提升病毒的识别率,避免正常细胞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
另一种就是替代免疫系统的药物,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需要这类药物额外的免疫支持。
上面一种药物还在理解范围内,毕竟人类研究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也诞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被使用到。
只不过是使用特殊药物,比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段增强人体免疫力,效果很高,治疗过程更加温和而已。
但是第二种药物就难以理解了,药物不是细胞,更不是免疫细胞,如何依靠一类药物诞生具有针对性的替代免疫系统?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难以理解,但是对叶子书来说,却并不难,这类药物还有一种名字,定向诱导细胞性变药物。
根据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可以将正常的人体细胞,转变为可以针对某类病毒的免疫细胞,实现反剿病毒的目的。
这在生物医学领域属于最前沿的课题,如果针对这类生物技术研究,能够掀开生物医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可惜这类研究难度非常高,原因很简单,细胞本身就是由基因表达的结果,如何绕开基因,实现细胞层面功能性转变?
这里面牵扯到先进的细胞学理论和基因理论,甚至往大了说,是建立在深厚生物学基础上的研究,以目前人类的生物学知识储备,还无法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对叶子书来说,研究针对某种病毒的替代免疫药物,其实非常简单,这次他打算研究针对所有对人体具有危害病毒的光谱替代免疫药物。
这才是最难的方向,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任何确定哪些病毒对人体无害,哪些病毒对人体有害。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就是确定人体目前对哪些病毒或哪类病毒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利用反向排除法做出筛选。
然后将这些病毒的特征记录下来,通过药物识别这些特征,凡是和这些特征不匹配的病毒,都可以认为是对人体有危害的病毒,可以列入剿灭清单里面。
第二种就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可靠和准确,那就是提前对人体症状进行监测,发现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
这一步并不算很难,难的是知道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如何判断不正常状态的诱因是病毒,还是其他因素。
之所以要搞清楚这一点,是有利于诱导最适合的细胞来针对这类病毒,也有利于该药物在人体特定部位诱导体细胞变成免疫细胞。
如果搞不定这两点,那就只能搞地毯式轰炸,显然对人体的负担比较重,相比之下,精准射击才是损耗最小的方式。
对别人而言这个问题无解,但是对他而言,并没那么难,他采用的技术被称作基于基因的延伸表达特征识别技术。
说人话,就是每种生物都是以基因作为基础,通过蛋白质等表达基因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