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已经构建了部分产业链,甚至有些企业已经研发了一些产品,准备在今年上市。
例如新的机器宠物,以前的机器宠物固然不错,但是制造过程其实挺麻烦的,而且整体表现相比真正的宠物,还是差点意思。
这里的差点意思,不是说肉眼能够看得出来的差异,而是感觉,利用新的制造技术来生产机器宠物,不仅制造过程相对简单,而且还没有这种感觉。
青龙科技公司打算依托新的制造技术,研发他们的下一代机器人,他们认为通过新制造技术生产的机器人,有可能超过通用机器人的水准。
看样子他们还是不太甘心,想要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超越麒麟基础工业集团,从而获得更多更大的蛋糕。
这也能理解,毕竟麒麟基础工业集团的通用机器人技术又不是他们开发的,而是叶子书在当总裁的时候,给他们的。
如果是麒麟基础工业集团自己开发的,他们想要不服气都难,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叶子书是赞赏的,这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
其实麒麟基础工业集团也有自己的机器人研发计划,不过他们表现并没有那么急迫,原因就是通用机器人目前足以满足使用要求。
当初叶子书拿出来的产品就是非常成熟的产品,人类绝大部分工作通用机器人都能做,没有更新换代的急迫性。
相比之下,如果青龙科技公司拿出更好的机器人产品,就能替换他们原来的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还有寰宇集团,准备依托新的制造技术,对他们旗下的所有交通工具重新进行研发,期望能够拿出更好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回报。
在他们的保证下,新的制造技术体系涉及的产业链,90以上都能在年底前建成投产,剩下的10也能在明年完成。
这样算的话,前前后后新制造技术体系产业链构建花费了两三年时间,并不比星际舰船产业链构建时间短多少。
原因就出在理解难度上,星舰虽然复杂且庞大,但是都比较好理解,毕竟是基于现在的工业体系实现的,只不过是更加先进而已。
新的制造技术依托于复杂的生命体系构建起来的,而人类其实对生命研究非常有限,所以很多理论,对科研而言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甚至叶子书肯定,就算全产业链构建起来了,也不代表这些科研人员就完全理解他的这套技术体系,很多还是处于照葫芦画瓢的阶段。
至于机甲,今年就不用想了,目前还处于科研理解和实验阶段,就算有人工智能辅助科研,理解难度也不小。
因为他的所有民用机甲,其实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业产品,将每套机甲理解为生命也算不上谬误。
特别是形态变化的机甲,里面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更难,至少远超过当前科技理解的范畴,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吸收。
例如前面提到过的半液态机甲,正常情况下只有两个手腕大小的装置,但是在战斗形态下,可以快速从两只手腕覆盖全身。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这套机甲实际上是有生命的,只是和我们平时理解的生命不太一样而已。
当然,如果要做的话,还有更先进的,像他后面的性命双修的武器,进化到一定等级之后,就能被收入体内。
同样的道理,他也可以研发出能够收入体内的机甲,只是机甲资料整理比较早,那时候他还没有考虑建立一套修行体系。
如果再让他设计的话,他肯定会这么设计,毕竟现在的机甲,不管多么先进,都要携带,着实有些麻烦。
像这种半液态机甲还好一些,如果是硬机甲,普通人背起来都感觉有点沉重,就算是软机甲,随身带着也不太方便。
想到这里,叶子书打算回头研发一款胚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