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亲自去看了空中之城的设计效果,加上又是老板亲自设计的,才会这么有信心。
至于赚钱的事情,万城基业觉得只要不亏损就行,就像目前的航空业一样,本身就不是暴利行业,不能以暴利行业的心态来经营。
至于会不会有乘客,他们认为不用担心,不说国际市场,光是国内市场就能够满足50架空中之城的运行。
5万元对很多国家的人来说可能是笔巨款,但是对国内的民众来说,并不是不能负担,除非年年去玩,不然真的不算很贵。
如果真的只有50架空中之城,就算常年满员,国内民众每人体验一次,也需要花费20多年的时间,才会轮换一次,完全不用担心没有游客。
最重要的是,普通人想要去星舰体验很难,毕竟那不是普通民用设施,就算再有钱也无法体验到。
很多人会退而求其次,空中之城虽然和星舰没法比,但是长度也并不比小型星舰小很多,放在一起类比,也不算特别过分。
综合以上信息,万城基业对运营空中之城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更何况他们庞大的资金,也需要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
就算经营项目处于微利状态,也比放在银行要好得多,这几年他们每年都有几十万亿元的盈利规模,想要花出去很不容易。
该话题从7月份持续到年尾,直到被另一个话题所取代,那就是星舰的事情,根据时间节点,年末就要完成第一支舰队的建造工作。
到了12月份,叶子书这边还没有什么动静,他旗下的所有企业仿佛突然上了发条一样,运转得更快了。
首先就是麒麟资源开发集团,开始派遣星舰运营工作人员前往星灵集团的组装基地,提前熟悉星舰的所有环节。
驾驶如此庞大的机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通用机器人,也要提前过来学习,熟悉所有的环节。
其次就是频繁地召开会议,由于体系非常庞大,就算按照计划建造完成,也需要从头到尾确认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然后就是派遣有关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尽快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就算没有法律法规,也要做好沟通工作。
等这些工作做好之后,星灵集团和麒麟资源开发集团,才联合对外公布了星舰的首飞日期,将首飞日期定在2005年的1月1日。
只要首飞成功,中型星舰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不会再降落到地面,将会长期停泊在外太空,物资运输工作交给小型星舰来完成。
原因很简单,就是降低能耗,其次就是制造神秘感,如果长期能够天上地下乱飞,大家肯定会猜得到不是传统的动力系统。
只有长期停留在外太空,才会让人觉得进入太空一次,能耗非常恐怖,除此之外,就是地面也没有太多合适的停泊点。
肯定不能直接停在地面上,以它的重量,直接将一块平整的地面压成湖泊,而建造一个地面停泊点,耗资同样不菲,不可能大量建设。
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从组装厂直接升空,进入外太空之后,就不要轻易回到地面,物资和人员运输,交给小型星舰来完成就可以了。
当然,地面也有建设专门的停泊点,不过没打算建设太多,目前除了组装厂之外,只有一个维修停泊点,位于腾格里。
那里以前是沙漠,又处于西北,人烟稀少,加上地势开阔,建设维修停泊点非常合适,其他合适的地方也不算很多了。
这个维修停泊点,可以满足100公里以下所有星舰的维修工作,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让其能够维修100公里级别以上的星舰维修工作。
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还会建设很多小型星舰停泊点,主要作为人员和物资运输基地使用,不然全部物资需要集中到一起,费时费力,成本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