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平定扬州(170)(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老,选年高有德者,调息争讼,体现汉代德主刑辅的法制思想,县由县令兼理司法,并设县丞专理司法,郡由郡守兼理司法,并设决曹掾专理司法。

而刘澜进行改革之后,将决曹设置成为了四级,第一级为各亭最基层决曹,主官为决曹吏掾,第二级为各县中级决曹,设决曹史专理司法,断罪决狱。第三级为郡也就是决曹掾史,第四级为决曹从事,最后还设最高级决曹长,由张昭兼任。

这是刘澜仿照后世设立的司法体系,虽然缺陷很大,但毕竟在这个年代,刘澜现在有精力做到这些已经真的不错了,换成任何一方诸侯,这个时候也不会向刘澜对司法体系投入这么大的精力。

但刘澜做事就是如此,既然要改革司法体系,建立军事法庭那么就干脆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方,先把摊子铺开,然后一步步完善呗,这就是刘澜最初的想法,当然他真正的想法还是要把死刑的权利拿回来,交给决曹长来处理。

而在决曹长的处理中,同样斗智斗勇的情况发生了,只不过这一回是刘澜与张昭之间的隔空较量。

张昭对于刘澜的任免给出的回答是精力不济,很难兼顾,所以请主公考虑他人,或就保留现有司法体系,以各州刺史为最高决曹长,负责死刑审核,对于张昭请辞决曹长一职,刘澜有些出乎意料,可细细一琢磨,却也反应过来他这是在以退为进。

说白了首先是他认为现有的司法体系是健全的,大汉朝已经用了四百年,没出现什么问题,其次他是对刘澜莫名其妙的改革不是很满意,以他的思想,司法体系完全没必要改革,毕竟大汉朝的虽然承秦律,但终究还是讲究德主刑辅。

而刘澜依然用很简单的话回复了张昭,意思就是虽然增加了负担,但只要你一切按章程去办,不胡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句话就把张昭怼了回去,你不是觉得司法审核麻烦吗,那我就告诉你,事关生死,就算麻烦也必须要由你亲自监督,一句话这件事非你张昭莫属,其他人就算你建议继续交由暂领刺史的孙邵都不行,我只信任你。

在秣陵,除了你没有第二日更适合领大决曹,我知道你有顾虑,地方既然已经审定的案件,你这里驳回,肯定会得罪人,因为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冤假错案的,如果出现要么就是急于破案,要么就是冤枉好人,这后面的利益我清楚,你也明白,所以我让你做大决曹,就是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到时候真要是涉及到了一些什么人,连你都处理不了,那就找我来,我为你做主,可是你不想趟洪水或者说直接推给孙邵,想也不要想,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真实用意,你是想借这件事情找孙邵的把柄,如果他徇私,你正好拿他个先行,你的这些想法我都清楚,你这些小心思以后最好不要去想。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刘澜也说过他不喜欢这样的说话方式,真的太累了,可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在刘澜入主徐州之前才会有,而入主徐州之后就在不断的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些话就必须要这样说,而且不这样说还不行。

最典型的一个道理,就好像第一次九江之战,刘澜为什么出兵,不就是因为孙策封锁长江,阻断了他与刘表之间的联络吗,刘澜能怎么办,派人过去告诉孙策,小子你给我听好了,限你一个月之内解除封锁,不然我会立即提兵来攻打九江。

这够直接了吧,用武力来逼迫孙策放弃对长江的封锁,可以让刘澜的船只在长江自由通行,如果是以前的刘澜,会觉得是啊,直接一点多好啊,你要不解除封锁我就打你,又何必要去多费口舌呢?

可现在的刘澜肯定不会这样做,或者说当时的刘澜已经没有这样去做了,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首先刘澜真要这么直截了当的话,那首先就让孙策有了提前备战的准备,刘澜在丹阳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