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转去,分析着各种可能性,败在哪里,胜在何处,比他们在家里闭门造车清晰太多,杨嗣昌的四正六隅方案,卢象升的拼命三郎做法,孙传庭的出其不意进攻,几个原来在朝堂上争来斗去的大臣此刻都能心平气和互相补充互相听取意见,思维的高度都提升不少,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是否要摆上武昌战局的场面?洪承畴认为有神兵在,武昌万无一失,还是等战报到了再说,难得卢象升杨嗣昌等人也都意见一致,说这样的攻防战流寇必然讨不了好,不如等前方战报到了在讨论不迟,因为西北之事主要看史可法赈灾进度,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平定西北已经是时间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东北的建奴动向,只要建奴暂时相持,不进犯,越对大明有利,一年半载之后,定然可以收复辽东,这样的分析比在朝堂上听百官胡言乱语明确的多,让崇祯心里充满了信心。
事实也的确如此,下午酉时不到,小太监将六百里加急报捷露布送了进来,老远大家就知道武昌打了胜仗,所以曹化淳接过报捷奏折时,皇帝只是微笑点头,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不可耐,诸位朝廷股肱一起跪倒恭贺皇上大捷,西北总算不出所料,希望在眼前,赏!外面通政司的官员,太监都有赏!至于名义上指挥这次战役的高启潜则赏蟒袍,湖北官员一体表彰,望再接再厉,早日平定西北,功成之日,朕定然不会亏待,当然赏赐白银御酒那是少不了的,几十个将领迅速摆出了武昌战役的沙盘,神兵卫一个半圆形防御工事,数十门类似虎蹲炮的现代迫击炮,就把数十万流寇打得落荒而逃,丢下五万死伤于不顾,而神兵卫及武昌守军未伤一人,这种战绩,绝对可以说彪炳史册,可以预想,经过此一战,李自成张献忠必然断了南进的念头,江南无虞矣,杨嗣昌洪承畴等都认为,只要各地现有官军守住各处要隘,新军一成,彻底解决西北流寇已经不再是大问题,现在进剿不进剿都无所谓了,外围的史可法宋应星才是最主要的,大量粮食补充西北天灾人祸,耐寒耐旱作物的推广,必然能安定西北民心,说句大不敬的话,百姓能活命有口吃的谁会去冒杀头风险造反?而剩下的那些积年老匪一旦失去兵源,没有了造反的基础,就是再怎么会折腾,也不会长久。
一番分析崇祯听得心花怒放,更觉得这里比朝堂有意思的多,说实话连太子都开始真正有了储君的担当,要是在朝堂上,那种暮气沉沉的熏陶,早晚把人憋死,他还有一事不太明了,钦天监几个金发碧眼得传教士,数次要求到神兵卫来,都被神兵拒绝了,他问陆文夫等人,这是为何?陆文夫陈伟峰他们都笑着说,他们都非中土人士,来大明是抱有目的的,很多中原先进理念被他们学去了,会给大明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穿越者带来的先进几百年的器械,万不能给他们窥探,否则遗祸无穷,现在西洋很多科技已经在超越大明,比如造船技术,火器技术,而他们神兵卫来这里主要的目标就是开拓海外,最终要和这些西洋人面对面开战,大明今后的希望也在海外,所以不能让他们掌握一星半点可以给我们造成伤害的技术,等再过几年,陛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之大,就会明白对技术保密的重要性云云,勉强算是让皇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就是说国朝以前那种大大咧咧,天朝上国的傲慢大度需要有所收敛,严防外敌窥探,练好自己的内功才是中兴的基础,大明不是世界中心的理念慢慢开始在古人心中发芽。
李自成的义军退出了三四十里地,不断收拢周围逃散的败兵,仍然有上万人不知所终,好在骑兵损失较小,实力犹存,刘宗敏和郝摇旗认为这次大败是步卒攻击不利,不如改由骑兵冲锋一鼓作气,冲散官军防御圈,李自成和田见秀摇头不止,他们在远处看得明白,两万多人根本就冲不进百步以内,即使骑军快速冲锋,在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大部分马匹会不听使唤,就连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