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源跟师爷和吴师叔来到外面坐上吴师叔的车,吴师叔开着车带他们来到栖霞山,直接将车开到栖霞寺门旁才停下。王文源搀扶着师爷跟随吴师叔向里走,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王文源赞叹不已。三人穿过山门,越过大殿就要跨进后院的时候,被一个小沙弥给拦了下来“三位施主,后院进不得。”“这位小师傅,我们是来找在这里的大师父的,这位我师父,张松平先生与这里的大师父是老朋友了。麻烦小师傅给通禀一声”吴师叔跟小沙弥客气的说道。“请三位施主稍等”小沙弥说完进去通禀去了,不一会儿小沙弥走出来:“三位施主请跟我来”说完引领三人向里走去。来到大师父的禅房外,小沙弥敲敲门说道:“师父,三位施主带到了,”“让他们进来”里面传出祥和的声音,小沙弥推开门“三位请。”小沙弥就要转身离去时,“你去膳堂说一下让他们准备几份素斋”“是师父”小沙弥领命离去。这时王文源看见一个瘦小慈祥的老和尚走向师爷,双掌合十口诵阿弥陀佛“张施主别来无恙,请坐”,师爷双手合十还礼,来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同时对着徒弟和王文源说道:“你们两人去转转,看看景色”。这时一个小沙弥给师爷上茶,并将两人带出去走走。禅房里就剩下师父和老和尚在聊天。
王文源和吴师叔在小沙弥的带领下,开始游览栖霞古寺。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在中国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平原居士明僧绍隐居江乘摄山(即栖霞山),因舍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是为栖霞寺之始;南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朝高祖时期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朝高祖时期时称功德寺,规模宏大,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高宗时期御制明徵君碑,因敕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赐额称栖霞寺;清朝乾隆年间五次南巡,均驻跸栖霞寺,拨币增建法幢,达二千余间,殿阁宏丽,冠绝东南。
“二位施主这里就是舍利塔”小沙弥将两人带到一座塔面前介绍道,“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建于隋代,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命天下八十三州建仁寿舍利塔,栖霞寺有其一,十世纪南唐时重建,是栖霞寺内最有价值的古建筑。石塔八角五级,高约15米。基座围以勾线造石栏杆,为近代发掘五代原物复原。基座地面雕刻海水及龙凤鱼虾等图形,现仅残存一部分。塔身下须弥座各面浮雕释迦八相。第一层塔身特别高,正面及背面均雕刻版门,东北及西南为文殊(已毁)及普贤菩萨像,其馀四面为天王像。其上为密檐五级,其间刻有小佛龛。各檐仿木构瓦面,角梁端有环寺铃铎,尚存少数。塔顶原为金属刹,有铁链引向脊端重兽背铁环,后世改用数层石雕莲花叠成的宝顶。宝塔图像严谨自然,形象生动,雕刻十分精致,构图颇富有中国画的风格,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虽有部分石檐毁坠,仍巍然屹立,成为金陵佛气极盛的见证。”王文源看着浮雕惊叹不已,站在浮雕前面摆了各种造型让吴师叔用相机给他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