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齐九罡剑”;随后练习轻功,目标是跑上峄山;下午是读书写字时间;闲暇之余,吕鸿还喜欢上树掏鸟蛋、下河抓鱼虾,自然练就了爬树游泳的本领。
现在,吕鸿、朱玥已经扎好了武功基础,也能背诵《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范蠡》兵法、诗经、论语、道德经、易经、山海经等著作中许多经典篇章啦!就在二人练武、读书走上正途的时候,医家公孙光为避权贵,投奔峄山朱家而来。另外,朱英担心惹事,一直过隐居生活,现在很少为外人所知。
公孙光是甾川(今山东寿光县)人,医术精明。机会难得,朱家请公孙光收吕鸿、朱玥为徒,传授他们砭针术、神农本草经等医术和草药知识。
砭针一端为针尖,腰呈三棱形,一端为半圆状刃。尖端用以刺扎皮位治病,刃端用以切开皮肤排脓放血。《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
《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或谓成于战国)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计收录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正好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共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
公孙光在吕鸿、朱玥练功读书之余,开始带领他们深入峄山,现场教学,让他们认识和体会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等形形色色的中草药材。直到有一天,公孙光为吕鸿、朱玥出了一个题目:“采集治疗热痹的药物。”
热痹就是热毒证,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络。主方清瘟败毒饮。方药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桂枝、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丹皮、生甘草、防己、忍冬藤、桑枝、苍术。之前,公孙光已经对吕鸿、朱玥传授过这方面的知识。
目前,关键是要认识这些药物,并把它们集齐。
于是,吕鸿、朱玥不得不去峄山寻找。二人利用习练轻功的时间,一溜小跑径直奔上峄山。因为发热出汗,吕鸿在中途干脆脱下上衣外套,只留下那件小小的贴身布兜。当他们跑到峄山脚下时,恰巧流动警戒哨兵刚刚走过,他们侥幸进入了峄山。
这里只所以设警戒哨兵,是因为秦始皇要登峄山、立碑颂德。吕鸿、朱玥钻进峄山,遍寻药物,哪里感知这些事情啊!当秦始皇车辇在“司马鞭”司马橺、“樊萦鞭”蔡兼、“戚杨斧”季必、“蕃衍剑”翟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