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早在1863年,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人口以及市政管理的需要,南华开始借鉴了英国刚刚推行的文官改革方桉,实行完全公开的文官考试,通过公开的文官招考,招录公务员,其实对于这一套,华夏早就是轻车熟路,毕竟华夏很早就开始依靠考试选拔官员,这就是科举制。
而南华是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借鉴英国的那套文官考试的某些内容,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章来选材用人。
与科举考试选官不同,“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是选吏,想要当官要先做“吏”。
也正是从那时起,“公务员”就成了普通南华人挤身官场的必经之路,不知多少南华人梦想着“金榜提名”,他日光宗耀祖,飞黄腾达。
毕竟对于华夏人来说,当官就是飞黄腾达的最佳捷径。至少千百年来华夏的教育就是如此,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只要做了官,那么飞黄腾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南华这边没有科举考试,只有通过报考公务员才能够进入官场。
所以每一次公务员招录都吸引了很多人报考。不过,想要考公务员并不容易,过去的要求很高——不仅要通晓至少一门外语,还要接受专门学校教育——专门学校,是某种程度上的大学,是公司用来培训专门人才的学校。
南华不认什么秀才、举子,只认南华自己的“学历”,对于移民们来说,他们想要飞黄腾达,最简单的捷径就是“做题”!
和所有的移民一样,冯浩东刚来南华的时候,也就是在工厂里做工,但读过几年私熟的他,并没有满足于每个月十几元的薪水,而是在夜校里学习,学习外语、数学、地理等知识,用了三年的时间,他终于通过了高中会考,也就是学业能力测试而已,获得了高中毕业证。
和所有通过会考的人一样,他考进了财会专门学校,毕业后成为公司职员,职员和职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收入待遇却是天差地别,作为职员他结婚后可以申请独栋住宅,而职工只能申请单元楼。至于收入,也远远高于普通职工。
不过即便是如此,冯浩东仍然希望成为公务员,毕竟,公务员是……官啊!
当官!
这可是读书人的最终梦想了。
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在努力备考公务员。
坐在书桌边,冯浩东又一次看着《南苑日报》上的招录信息,桌子上堆放一大堆书。南华的公务员并不指定教材,也没有考试大纲,让人想复习都没方向。
按照朱先海的要求,考试内容包含了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基本就是将中学有关的逻辑、计算、自然和科学常识等内容统统考了一遍。
在朱先海看来,无论是指定教材也好,设立考试大纲也罢,本质上都是另一种变相的“八股”,所以他才会借鉴英国文官改革方桉里考试方桉。因为考试的内容实在太过于繁杂,多年来,南华的公务员考试初试过后基本就能刷掉近一半的考生。
等进入主试阶段,考试科目分为九门,内容更为复杂和具体。除了自选的专业科目内容考察,还涉及到更为具体细致的国际关系、经济管理、公共治理、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道德修养等。此外,还必须通过至少一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德语的外语资格考试。等主试结束之后,就是面试。
而且,考生一生只能考六次,如果六次都考不过,就再无报考资格。也正因如此,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没有人会轻易赴考。
尽管很困难,但是对于那些来自华夏没有任何背景的南华人来说,公务员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佳上升通道。
做题!
只要做好题就肯定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