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庞大的数字,从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嘴里钻了出来。
他瞪大了双眼,努力的在自己的脑海中构造出,当这一千两百门火炮,被一次性架在战场上时,到底会是个怎样的景象。
“合共六万枚炮弹,这一次定要叫关外的狼崽子们吃饱了。”
蓝玉脸上露出阵阵杀气。
求战之心,显露无疑。
朱允熥侧目看向身边的高仰止。
他知晓工部这两年大致在做些什么,但也没有想到,工部在这里竟然囤积了这么多的火炮。
高仰止的脸上浮出一丝犹豫。
随后走近到朱允熥的身边,压着声音道:“工部觉得,边关太过漫长,若是处处都设立造械所,势必会分散工部那边的精力,所以便集中在这大同城内打造了。
至于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攒下来这么多家当……”
高仰止还是犹豫了,似乎是对接下来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朱允熥笑了笑,轻声道:“除了工部有改进制作工艺之外,是不是还用了别的法子?”
高仰止微微颔首:“无非是多拉一些人来一同锻造火炮罢了……”
他说的仍是极为含蓄。
朱允熥却已了然。
大抵是脱不开用了那些经过山西道叛乱一事,已经在大明彻底消失不见了的倭工们。
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有着改进过的工艺,再加上不用考虑损耗的人力,在绝对掌握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灭国之后,再灭其族的事情,终究是不好肆无忌惮到处明说的。
朱允熥望着从自己身边,不断滑向身后的火炮,笑着说道:“都是三四百斤的新式大将军炮,朝廷如今有钱有粮,做起事情来自然是顺风顺水。”
在场众人皆是了然于心。
对于这一千两百门火炮,到底是怎么来的,只字不提,倒是纷纷赞美起帝国如今已有盛世景象。
出了库房。
朱允熥看向周遭北巡行在随行官员。
“出兵关外,征讨鞑靼部,朝廷无非是从两个方向出兵。
一是大同,二是宣府。
按照此番我大明的目标,必然两面同时出兵。
此处火炮,抽调半数送往宣府,交由燕王殿下麾下。”
这头,几名负责转运军需的随行官员,立马躬身抱拳领命。
太孙所在之地,一切皆由太孙裁决。
这一项规矩,早就被竖立了起来。
当朱允熥走进大同城的那一刻开始,这座城池便只有一个声音,一个号令。
当人们开始去各自忙碌,为了大明朝这一次举国之力北伐而继续忙碌着协调各方的时候。
朱允熥则是目光幽幽,面带微笑的看向了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凉国公。
他与朱桂对视了一眼,而是说道:“舅姥爷。”
“哎,老臣在。”
蓝玉立马满面笑容的应了一声。
朱允熥笑着看向这位戎马一生,此刻却格外恭顺的大明凉国公:“孤今日行至大同城西马武山上,猎到了些好东西,不知舅姥爷是否有空,与侄外甥喝一遭?”
蓝玉此刻还不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立马是欣然答应:“臣谢殿下赐酒!”
少而。
代王府里。
偏殿已然是摆上了酒席。
极具北地风情的歌舞,也已经上演。
毕竟此处乃是大明藩王府邸,这些该有的东西总还是会有的。
酒席之上,众人分坐。
桌面上,倒只是几样寻常的菜肴,酒也是北地的特色。
蓝玉不禁有些疑惑,自己眼前这位外甥孙所说的那好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