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算无遗策的实力怎么会排名六十二位?
按照傅渊的理解,可以将这些武力值不高的文臣分成三个类型,全能型,管理型,纯谋士。
在这里要将韩信踢出去,这家伙是因为得罪了老大,被打压的厉害,而且他也不是以上三种类型,他属于大军统帅。
全能型,军政一把抓,如姜子牙,诸葛亮,司马懿,王猛,谢安等。
这些人既能出主意,也能搞政务,还能指挥军队打仗,一个人将几个人的活都干了。
他们的能力极为是出彩,最终一个个也都位极人臣。
管理型,就是萧何和李善长了。
他们对于辅佐自己君主管理国家极为擅长,把经济、粮草、人口都管理的井井有条。
毕竟打仗最终打的也就是这三样。
如果你粮草不备,军械不修,后方管理混乱,百姓民怨四起,哪怕是给你四十万个李小龙,这场战争该输你还是得输。
剩下的就剩纯谋士型了。
不是说他们不行,而是他们的地位相对于前面两种类型的人才来讲属实有点尴尬。
对于一场战争的胜利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纯谋士来讲,他们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他们只是给出建议,决定的是君主,执行的是后方的内政型文官和前方肉搏的武将。
他们也只是简单的给出建议而已。
承担最大风险的君主,或许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了他这一方势力的兴衰存亡。
次一级风险的是前方武将,他们是战争的最直接参与者。
战场瞬息万变,更多的时候也是要考验一位合格武将的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我上我也行。
其中人物参考留侯张良,陵树亭侯荀攸,诚意伯刘伯温。
张良就不说了,排名第六十二。
其中特别说一下陵树亭侯荀攸,他可是曹操麾下首席谋士,当初关羽只是投降于曹操,曹操为了拉拢关羽,都给关羽封了一个汉寿亭侯。
亭侯大家都知道,汉朝列候最末。
荀攸作为曹操麾下首席谋士,一生为曹操出的奇谋不知有多少。
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
最终却仅仅在建安八年,也就是公元203年攻打刘表的时候,再次立下大功,被曹操封了一个最低等的陵树亭侯,直到死后才被曹操追封了一个敬候。
由此可见,纯谋士在主君心中地位或许很高,但是在功劳这一块却逊色了许多。
所以傅渊才会说他们的地位很尴尬。
当然,这还是你的建议被采纳,并在执行的时候最终获得胜利。
这是一件十分考验运气的事情。
如果你的主君是刘邦,曹操,李世民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没的说,你已经赢了一半。
一旦你出了一个计谋,并取得了成效,那你的名气就会蹭蹭蹭的往上涨,被无数人吹捧。
可如果的运气差,你作为谋主,你的建议没有被主君采纳,哪怕你这人再厉害,你也是失败的,没有一点功劳。
其中典型人物就很多了,如项羽麾下范增,袁绍麾下田丰,吕布麾下陈宫。
你能说这三人在计谋方面真的输给同时期的张良、荀攸、诸葛亮
吗?
根本无法证明。
他们只是在错的时间跟了一个错的老大。
如果他们的君主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或许历史又是另一番光景。
更甚者,你的老大是刘表、刘璋之流,他们听了你的计策后无动于衷,或者根本就执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