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答案。
傅渊拉着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走吧,我先找地方把你们安顿下来,洗漱干净过后,我设置一场酒宴来招待你们,为我们今天能够一家团聚高兴高兴。」
众人也没有拒绝,任由傅渊安排,一个个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一路上的跋山涉水,艰难险阻,现在终于安全了。
在回去的路上,大嫂王氏和二姐朱佛女也将这些年发生的事给傅渊说了。
傅渊也明白了这些年自己那些亲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到这里,傅渊就不得不提一提在自己清醒过来之前,朱元璋的原生家庭。
父亲,母亲陈氏,一共生养的有四子二女。
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老四朱重八。
在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之间还有一个大姐朱氏,在三哥朱重七之后还有一个二姐朱佛女。
在古代,不识字的农民一般不配拥有正经名字,都是以日期数字来记。
这是男子的待遇,如果是女子,基本不配拥有名字,只是有个大丫,小花之类的小名,出嫁之后便会以姓氏来称呼。
比如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大嫂王氏,以及大姐朱氏。
至于二姐,她嫁过去的丈夫有点学问,就给她取了一个朱佛女的名字。
当然,这名字一般人不能叫,也就长辈丈夫才能叫,外人依旧是叫朱氏。
还有为什么朱元璋的二哥不跟着顺序来叫朱反而是叫朱重六?
那是因为朱元璋的父亲有一个哥哥叫,先后已经生了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以及朱
也就是说,给自己儿子取名还都是捡了自己哥哥的便宜。
不然朱元璋的名字说不准就是比朱重八还要难听的阿猫阿狗了。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老幺,父亲是岁的时候才生下的他,属于老来得子,实为不易。
那时恰逢年纪最大的大哥朱重四和大嫂王氏结婚两个月,因为父母年纪太大,朱元璋便从小就跟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大嫂王氏对朱元璋来讲,长嫂如母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直到饥荒瘟疫来临,短短几天时间便把父亲,母亲王氏,大哥朱重四的生命相继带走,大家为了活命,不得已之下,这才各奔东西,寻找活路。
根据傅渊打听,大嫂王氏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后来又因为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便又跟着二姐一家去了更远的地方逃荒。
至于傅渊这个被她一向视若亲子一般的小叔子,她管不了那么多了。
在四年前,她的次子朱文正八岁,小女儿四岁,都是嗷嗷待哺,无法独立生存的年纪。
而朱元璋却是已经十六岁,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大嫂王氏便含着泪让小叔子朱元璋独自谋生去了。
最终朱元璋饿得受不了,去了皇觉寺当和尚,只求一口饭吃。
至于二姐朱佛女,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和朱重八年纪相差最小,朱佛女也是最疼的东西留给朱元璋不说,出嫁之后因为婆家相对要富裕一点,便经常带些粮食回来接济家里,让贫穷不堪,食不果腹的老朱家稍微要好过一点。
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个二姐也是亲的很,对自己那个二姐夫也格外关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傅渊将自己的意识放逐到自己意识回归之前,才会不禁眼含湿意,实在是有感而发。
当然,这也就是傅渊伪善的一面,真要是换作他的真
实心理,对这些「亲人」可没有太多感情。
不过既然是自己处在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候的亲人,自己保他们一世富贵自然是不成问题。
特别是里面还有几个了不得的人才。
大哥朱重四的次子——朱文正,二姐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