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他跟着傅渊从一座小山绕过的时候,忽然有一股三千人的骑兵从小山后面绕到了他的军队中间,仅仅只是一个冲锋就将他的四万多民兵切割成两半。
偏逢屋漏连夜雨,就在这时前面一直逃跑的敌军也停了下来,并调转枪头指向他们,和骑兵一起同时发动了冲锋。
同样,另一侧的太平府城门大开,冲出三千人加入战团。
此时太平府内还剩两千人,是傅渊留下以防不测时应对意外的最后本钱,同时也负责看押还在城内没被转移走的俘虏。
这两千人,不到最后一刻,傅渊绝对不会轻动。
就这样,原本趾高气昂,追着傅渊打的陈野先部被三面夹击,民兵队伍瞬间乱作一团,在各大豪强首领的指挥下各自逃命。
顺风浪,逆风投!
民兵始终是民兵,顺风仗猛如下山虎,可一旦逆风,那就是连看家狗都不如!
此战,傅渊麾下杀敌三千余人,俘虏敌军八千多人,其余败军皆是化身飞毛腿跑得没了踪迹,傅渊想追都追不上!
这让傅渊不禁想到了云飞兄的那句老话,就是五万多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
的确,六万人的陈野先部,他仅仅只是抓了八千。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俘虏这八千多民兵,而是他抓住了因为太过拥挤,不小心被挤掉下马来的陈野先。
一战击溃六万敌军,并活捉敌军主将,这是傅渊从未想过的情况。
他原本只是想将这伙民兵打退,谁知道一不小心就将敌军主将也给俘虏了。
傅渊感觉,自己来到长江南岸之后,似乎运气好了很多。
当然,这一战他同样也折损不小,有八百人多阵亡,一千七百多人受伤,直接就是失去了十分之一的战斗力。
虽然有着八千多俘虏,可是这八千俘虏也不是立马就能用的,现在就用的话,到时候要是给他来个阵前反戈一击,那可就搞笑了!
必须要重新打散,重新训练,再平均分配到各个都指挥使麾下补充,这才能够转换成真正的战斗力。
而不是让他们继续抱团在一起,有着反抗自己的力量和机会。
傅渊在电视上可是看过不少的降将降兵降了又反,把主角坑的死去活来。
傅渊就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等他打下南京,就会建立一所军校,到时候他委屈一下亲自担任校长,但凡各路降将必须要去军校学习几个月再放出来。
同时,傅渊也会将其原本的军队打散训练。
等那降将学成出来,他的旧部已经没了,能够指挥的只有绝对效忠于傅渊的将士,如果他再想反叛,就算他愿意,他手下的将士也不会愿意。
这样,傅渊便可放心的将这些降兵降将们有效的利用起来,同时也规避了许多风险。
当然,自己一方的基层军官也可以进入军校学习,从而扩展军事知识,增强军事能力。
等以后他的地盘大了,新兵营肯定会有很多,到时候他无法挨着筛选有命数的人才。
有着命数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轻易死亡,都有着出头的机会。
那就不如等着人才自己冒头,他再去军校一一辨别。
真是一举数得!
当然,这军校也可针对自己人,针对那些尾大不掉的骄兵悍将,就好比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傅渊这招军校释兵权更为高明,让人无法拒绝。
当然,这都是打下南京后的事情了。
傅渊也希望自己和一众功臣们有个善始善终,而不是如同原本历史上一样,被自己满门抄斩。
就这样,傅渊一举击败了陈野先的六万民兵,解了太平府之围。
哦,不。
还有元朝丞相阿鲁辉指挥的三万水军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