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拼个你死我活,做着最后冲刺的时候,南方也是没个消停。
首先便是没了元朝大军压力,已经恢复当初全盛时一大半地盘的徐寿辉。
此时徐寿辉因为被倪文俊夺权,导致下面各个元帅有了借口,一个个皆是举旗造反,自立为王。
随后便是由已经完全控制徐寿辉的丞相倪文俊派遣手下大将陈友谅率领五万大军前去平叛。
陈友谅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安庆,仅仅只是一战便将安庆内的反叛势力镇压,与驻守在芜湖的常遇春隔江相望。
随后陈友谅又相继攻克南昌、高安、吉安、赣州等地,仅仅只是三个月时间,陈友谅占领整个江西地盘,麾下有大军十五万。
也是在陈友谅打下江西之地的同时,天完政权起义军元老明玉珍也是率领麾下大军沿着长江攻入重庆,随时准备进攻四川盆地。
同年,高邮的张士诚再次起兵反元,只是这一次没有再急着贸然称王,反而是低调的率领麾下大军越过长江攻下常熟,随后又攻下苏州、常州、湖州、杭州等地,占领扬州和徐州各一部分。
周围的人在快速发展,傅渊也是不差,他趁着机会攻占金华、黄山、衢州、丽水等地,地盘得到极大的扩张,有了足够的粮草正常补给供养麾下的二十多万大军。
也是因为有着这一年的磨砺,麾下二十万大军也基本都经过战阵搏杀,勉强算是迈入了精兵行列。
至正十五年春节,已经秣兵历马,修养生息足够的傅渊在应天城中称吴国公,并开始动员麾下大军。
此战他要一举击败并吞并势力被长江分裂成两半的张士诚!
此时张士诚拥兵二十万,只是奈何地盘被一分为二,一半在长江以北,一半在长江以南,首尾难顾。
张士诚现在将政治中心搬到了苏州,而原本的高邮因为他的再次反叛正在被元朝大军攻打,虽然长江北岸有着近十万大军驻扎防御,但是压力仍然很大。
开春之后,傅渊派徐达为元帅、常遇春为副将先锋,统帅三万大军出镇江前去攻打被张士诚占领的常州。
虽然傅渊麾下有着二十万大军,可奈何地盘大了,同样也需要派重兵防守,也算是间接的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把原本紧握的拳头变成了巴掌。
此时傅渊手下能够动的只有十万大军,其余皆是镇守各处,防备着四周敌人的进攻。
先行派遣三万人由徐达指挥,只是想示敌以弱,吸引张士诚的军队出来野战,而不是让对方依托高大稳固的城池防守。
只要对方敢出来野战,凭着徐达和常遇春二人的实力,绝对能够硬抗两倍于己的军队。
而且哪怕是出现问题,傅渊也可以快速派遣躲在后面的大军前去支援。
张士诚这边也早有防备,早早的就派了自己亲弟弟张士德率领四万大军驻扎在无锡随时准备支援有着两万大军驻守的常州。
并且,张士诚看到傅渊这应天城称了吴国公,心中那股野心不自觉再次滋生发芽,于至正十五年二月自称吴王,誓要与傅渊在常州一决雌雄,看看到底谁才是真王!
对此傅渊不屑一顾,只是叮嘱和常遇春换防的汤和仔细注意陈友谅那边的情况,可不要在自己和张士诚大战的时候出现了漏子。
常州是张士诚与傅渊两人地盘的一个凹凸交汇处,附近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良田,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有粮就有兵,仅常州一地便可养万大军,张士诚自然不肯轻易放弃
再说常州作为桥头堡,可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旦丢了常州,后面就是江阴和无锡两座重镇。
你说一旦打起仗来,是防守一座城池好呢,还是防御两座城市好?
肯定是一座啊!
一旦防守两座城市,原本集合的兵力就会被分散,压力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