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捕快,去操心那些事作甚?当务之急,是先抓住那只为祸一方的猫妖,给昌平府的百姓一个交代!”
赵行点了点头。
什么夜王朱典,什么太平道观,什么陛下寿典,这些是他们两个六扇门的捕头,该操心的事吗?
缉凶捉盗,才是他们的职责。
马行三四里,路过一处山林。
赵行忽然扯了一下马缰,停了下来,他鼻子嗅了嗅,道:“它来过这里!”
它,自然指地是猫妖。
赵行的嗅觉十分灵敏,对气味的辨识是顶尖的。昨夜猫妖现身,杀死杜五魁后,赵行曾追过一段时间,可是对方速度太快,最终经过一条河流后,猫妖的气味消失,应该是借助河水遮掩气味遁去。
如今又在城外,他又闻到了这股味道。
赵行翻身下马,拴起马匹,来到小溪旁,仔细查探之下,终于在一块石缝里,找到了一缕黏糊糊散发着腐肉味的毛发。刚才那股味道,正是从这里发出的,他打量了四周,道:“猫妖速度极快,昨夜靠气味追了半个昌平城,那厮极为狡猾,身上有异味,甩不开我,最终在护城河中逃脱,应该就是从这里上岸的。”
范小刀道:“不止是上岸。”
他指了指不远处,地上一堆鱼骨,还有一只吃了半截的獐子,还有一些不知名野兽的骨头,“它可能住在附近。”
赵行用树枝将毛发夹起,装入一个袋中,又在四周查探了片刻,便证实了范小刀的推断,这里有大量的足迹,而且又找到了几缕猫妖脱落的毛发。两人也没有料到,竟会误打误撞,找到了猫妖的老窝,就算不是,也应该算是它的一个据点。
据小汤观主说法,猫妖白天与常人无异,一到夜间,变异为猫,嗜杀成性。
若真如此,那它应该早已在城内大开杀戒才对。
为何只对服用了奇异果的人动手?
这令二人不解。
不管如何,既然能够断定,猫妖曾在附近出没,为了不让它继续作恶,只有一个办法,“封山,捉妖!”
两人回到昌平府,将此事告知于海龙。
于知府一听两人找到了猫妖的老巢,当即点了二百人马,要与范、
赵二人同去捉拿猫妖。
封山行动,本意是让官兵将山林围住,防止猫妖逃窜,然后由范、赵二人出手,制服或击杀猫妖,可是猫妖十分狡猾,又杀人于无形之中,若是于知府亲自前去,两人又要分出精力护他周全,反而不妙,于是劝道:“于大人,此行凶险万分,大人只需坐镇城内,捉妖之事,交个我们即可!”
于海龙却道:“身为百姓父母官,城内出了这等大事,我若不出面,又怎能让百姓信服,让手下听令?你们放心,本官也是习过武功的,寻常大汉,近不了我身,再说还有秦兴他们呢,你们尽管放开去做。”
于海龙平日里也喜欢在校场打熬身体,跟着秦兴他们学了一些简单的长拳、剑法只能说是较寻常文官更健壮一些,若说学过武功,恐怕于大人对习武二字,有什么误解。
可是,既然他如此坚持,此处又是他的辖地,两人也不再说什么。
一行官兵,手持兵刃,浩浩荡荡驶出了城门。
来到赵行驻足的那片丘陵地带时,已是下午。
“此山名栾山,由大小三座山峰做成,最高的三四十丈,最低的十余丈,占地万余亩,里面沟壑纵横,密林丛生,地形复杂,若没有向导带路,很容易迷路。”秦兴将一副地形舆图交给二人。
于海龙出行,是为了鼓舞士气,整个行动,则全权交给范、赵二人。
对付猫妖,还得需要范、赵二人亲自动手,但是前提是要将猫妖困在山中,否则以它的行动速度,若要逃遁,谁也阻拦不住它。
赵行将二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