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38章 大结局(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不过,人口爆炸的问题虽然可以靠提升国民素质和对大洋洲、美洲西海岸移民来解决。

但这不代表大明的国内经济运行体系,不会被这个人口问题所冲击,农业生产毕竟不需要那么多人口。

而社会财富的集中、贫富分化加剧、剩余财富对土地兼并的渴求,种种长期繁衍带来的附属问题,也不会被天然抑制住。这些其他古代王朝从没见过的新问题,都需要朱和坦去黑暗中探索,寻求前所未有的解决办法。

协和三十年之后,大明国内失业、人浮于事的问题,已经开始逐渐严重了。

于是,面对人口就业压力时,朱和坦终于想到了十几年前、他祖父朱树人临终时交代他的那两段遗言中的第一段。

“如果未来国家财富虽然还可以养活那么多人,但因为失业的生产资料兼并,导致很多人无事可做成为隐患时,就想办法适度大兴土木,引导民间逐利之资找一个宣泄口吧”。

朱和坦思前想后,知道圣祖指的是他临终前几年、才发明出来的火车头和蒸汽机船。

于是朱和坦终于在协和三十年,开启了由户部和内务府统筹、但允许民资投资的大明铁路建设潮。还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发动了蒸汽造船运动和运河改造运动。

反正社会上富人的闲钱太多,与其让他们没处投再回去兼并土地、开纺织厂,还不如给他们找一个重工业的口子发泄。

协和三十年时,技术和宣传也都到位了,有识之士有钱之士的思想也够开放了,朝廷提出修铁路,修好后允许入股者分红的政策,也极大吸引了没处去的社会财富。

大明终于把农业和轻工业消化不了的劳力和资源,往基建重工业上引。

不过凡事都是开头难,此前从协和十五年到三十年,铁路都只是在诸如马鞍山铁矿、长兴煤矿之类的矿区小范围试点、磨合改良。协和三十年这次,是第一次跨城市甚至省修远途交通铁路。

无数的勘测、架桥、平整土地、打地基浇注等工程技术,都要从无到有一点点攒。

为此南京大学苏松大学浙江大学和大明科学院的一堆研究所,还专门现设新的铁路专业,一边造一边研究一边总结。连人才都得现培养。

最后足足花了七年时间,还死伤了好几万工人,建设过程中松软地质区的路基塌陷前后发生了上百次,架设的过河桥梁也塌了几十次,还有好几次是实验性的火车开上桥后才塌的。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才算修通了大明第一条铁路干线,从南京连通到苏州、松江,再往南迂回到杭州。

这条铁路也算是连接了大明国都和当时最富庶的地区,而且总里程也不长,一共七百里,还都是平原地带不用翻山打洞,也不用经过大江大河架桥,只要在一些小河和运河上架桥即可。

七年修了七百里,基本上是每年才一百里,开拓之艰辛可见一斑。

朝中反对者也不少,很多人都说皇帝修南京苏杭铁路,死伤数万,已不亚于隋炀帝修大运河了。但因为无业人口太多,确实需要解决,这些反对最终也被强力压了下去。

最初七年的艰苦探索期过去后,大明的工程类研究所、院校实力也因此大增,培养出了全人类最早的一群铁路基建人才,并且把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磨合都统筹了进来,大明整体的工业实力因此大大上升。

再往后就轻松了一些,反正社会上前三十年淤积堰塞的剩余闲钱太多,就引导着它们继续修。

从小康三十八年到四十二年,扬州到淮安、淮安到山东临清的铁路修通,全程都是在苏、豫平原地区,不用跨越大河也不用翻山。小康四十年到四十三年,并行开工的天津到山东临清的铁路也修成。

如此,朱和坦也算是初步把隋炀帝留下的大运河沿线,用铁路重新连了一遍,大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