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科举选拔 种类繁多(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见我若有所思,蔡京便说道:启禀皇上,发展教育和完善科举是朝廷崇文政策的一体两面。下面让老臣为皇上介绍下朝廷的科举制度!我回了回神,便朝蔡京点头示意,蔡京便开始说道:隋唐以来,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选拔各级官吏和各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朝科举考试制度在沿袭唐制的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科举考试主要有贡举,武举、童子举、制举、词科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贡举制度。贡举是士子通过地方考试后贡之于朝廷之意,每三年举办一次。除了服丧期间的举子,曾受过杖刑以上处罚者以及僧人、道士、吏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外,其他并没有对考生有限制。考试程序承唐旧制,分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解试是地方组织举人考试,并将合格者贡给朝廷,故解试又称乡贡。解试包括由州府行政长官主持的地方试、国子监试太学试、诸路转运司的漕试等,一般每三年一次,通常在秋季举行。解试之前,由各县对本地士子的资格等进行审查,保送至州,知州等加以复核。之后参加州级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若举人考试合格,即由州、转运司或太学按解额解送礼部。

省试是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全国举子考试,又称礼部试。礼部负责查验解试合格人员的名单,审核考生资格,组织考试。合格举人,由贡院放榜,正式奏明朝廷。

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举人经过省试,须再参加殿试,才算是真正登科。政府安排专门的官员负责出题、监考、阅卷等考试事宜。考试结束后,由皇帝主持唱名仪式,合格者按成绩高低授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考试主要有三科,进士科考试考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帖经是考查所习之经,如同填空题。墨义是考查学生对经书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仁宗庆历四年1044三月改革科举,罢帖经、墨义,试经史、时务策论等,庆历新政失败后也随之被罢除。神宗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变法,颁布贡举新制,罢诗赋,考试墨义、帖经。

其二便是除进士科外,还设有经、传、礼、史、法等诸多科目,统称为“诸科”。在考试内容方面各有侧重,或侧重对儒经的默诵、理解,或注重对礼法、历史和律令的掌握。如九经科考试内容是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传、公羊传及帖书120帖,墨义60条,其他五经科、三礼科、三传科、三史科、学究科、开元科、通礼科、明法科等考试内容都有不同的差异。

其三是明经新科,仁宗嘉祐二年1057设明经新科,是为革除科举弊病而特设的科目,考试大经、中经、小经各一。其中考查《论语>《孝经》墨义、大义各十道,分八场,以六通为合格,另测试时务策三道,大体相当于考查时事政治,以文辞典雅者为通。其出身与进土同。与唐朝明经科相比,我朝明经科的考试重点由帖经、墨义变为大义,更加注重举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发挥。鉴于唐代科举的帖经、墨义完全是靠死记硬背,而诗赋考试又与治国安邦没有太多直接联系,朝廷废除了帖经、朋义,诗赋等传统相目改试经义,这是论述儒经某内容的小论文,既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理解,又考查考生的文笔水平。

然后是武举,武举又称武选,是朝廷选拔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已有武举,有军谋越众、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科,以武艺高下取人。武举正式确立始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但因武举所设科目流于形式,缺乏军事上的实用价值,所选拔的人才良莠不齐,皇祐元年1049废罢武举。英宗治平元年1064再置,沿至至今。武举的选拔范围较为广泛,三班使臣、诸色选人、不曾犯赃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