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站在文臣和宦官之间的人,究竟在做什么。
可为何最后还是被凌迟了整整三日?
刑场之下站立的众人,没有一个人替他喊冤吗?
为什么当年留不下一点为申述字,为什么最后要把的人生篡改得如此面目全非。
杨婉闭上眼睛,想起了她在师姐的记里看到的那一段文字。
“当时的皇帝,也只是把这个人的身体当成了一个有罪的符号,用极刑向人宣告,对阉党的态度,明示宦官团体的卑贱,昭示皇权对宫廷奴婢的绝对控制。们在宫城的门前处死邓瑛的时候,或许没有一个人想得起,这个惨死的阉人,曾是这座皇城的建造。”
有罪的符号,对阉党的态度,绝对控制。
杨婉想着这些词,心肺上忽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
这一段没有写进严肃学术论中的字,似乎反而切中了邓瑛命运的要害。
推荐下,换源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杨婉摁住自己的胸口,扶椅坐下。
她的触碰到了她长年随身的笔记,她索性将它取了出来,摊翻于膝。
这本笔记,她写了三年。
之前那本《邓瑛传》耗费了她将近十年的青春,其间她不断地修正史料的对应,斟酌言辞,可谓呕心沥血。而这本笔记,相比之下就像一本零碎的流水账,其中夹杂着她对这个时代,尚未成熟的看法,即便如此,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第一的资料,它记录了邓瑛刑余之后的三年时光,记录了纤细优雅的内廷生活,也贞宁末年,复杂的官场倾轧,惨烈政治的实相。对比《邓瑛传》的内容,杨婉大部分的考证都是对的,但是她没有看到贞宁年间的人心。她原本以为众人愚昧,不识邓瑛之贤,可此时看来,人心未必愚昧。
历史唯物主义曾不欺杨婉。
这并不是“人”的问题,这是社会形态与阶级结构的问题,一切皆有其必然性。
“好难呀邓瑛。”
杨婉看着自己画给邓瑛的人像,自言道;“以前以为出版《邓瑛传》已经够难了,没想到,写这本笔记比做学术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