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虽然心中惊骇欲绝,但终究不甘心引颈就戮,纷纷挣扎着奋起法力,一边抵挡洪水巨石,一边拼命的攻击起阵法。
另一边,何旭位于阵法核心,也在苦苦咬牙硬撑。
说起来,他这一手“迷阵潼关行”,也是在拥有了山河扇和黑竹鞭这两件法宝的前提下,才凭借多年修道的体悟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所得。
就理论上来说,以黑竹鞭自带的“竹海惊涛仙阵”打底,再添入山河扇的“山水意境”。这座“迷阵潼关行”的威力,自是比单独运用一件法宝来得更强。尤其“迷阵潼关行”还牵扯到“衍化洞天”这种极高深的道法难题。若何旭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领悟,那对他未来道法上的理解和运用,无疑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即便以何旭上清境的修为,也无法在一口气催持两件法宝后,还维持住整座阵法的长时间运转。
因为在衍化出的小诸天里,一草一木、一针一线,皆需时刻灌注灵力,才能维持形状。若要这些“草木针线”具备攻击力,则更要投入海量的真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座真正的“诸天幻境”,几乎如同有生命的活物。它会像人一样,在“饥饿”时自动吸收一切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东西。当然,能够布置出这种“幻境”的人,早已泯灭于上古之前。即便是千年前的青叶祖师,也同样做不到这种程度。
而小诸天幻境虽然难度稍小,但也正因于此,才不具备自动“捕食”的能力。因此,也必须由布阵者不断以真元灌注其身,才能维持其运转。
只是“持久性”的问题实在难以解决,以至于何旭也在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放弃对于“迷阵潼关行”的研究。
然而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一气化三清”的出现,却忽然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何旭的设想中,若能以一气化三清的法门,调度周天灵气灌注阵法。那么他施展“潼关行”时,便大大省力……所消耗的真元,也仅仅是投入在一气化三清上。
因此,自负“大招在握”的何旭,才敢大胆提出以一敌三的战术。
可事实证明,在这件事上,他毕竟还是想得简单了些。虽然在大竹峰时,他已简单试用过这招道法,自以为各方面的运转已基本无误。但此刻再次施展时,才知道理论与实践终归有极大的差距。
不说别的,单是流波山的灵气便不能与大竹峰相比,精纯程度更是远远无法相提并论。而何旭对于“一气化三清”的领悟,终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灵气的调动率并不很高。只是这一点在大竹峰时,因为灵气浓郁而体现的不充分,这才导致他忽视了这一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何旭的情况其实与《倚天屠龙记》中,那位创出《乾坤大挪移》明教高人相似。两人都是天赋极高、修为绝深的当世奇才。
但即便是《乾坤大挪移》的开创者,也因为修为所限,在第七层心法中想错了十九处关键。而何旭所创的“迷阵潼关行”,其中涉及到的关于“衍化洞天”的艰深法理,其难度又何止超过乾坤大挪移百倍。而在这样的道法中,即便只是极细微的错失,也可能给施法者带来极大的麻烦。
说到底,还是何旭一贯的顺风顺水惯了,又因为道行太高,除了十指可数的寥寥几人,竟是再无任何对手。这样的境遇,换成谁都不免要有些目无余子的骄横心态。
但事已至此,他除了暗骂自己得意忘形,却也容不得他再多懊悔。
此刻他便如走钢丝一般,疏导灵气注入两件神兵,以此维持阵法;另一边又要保持三者间的平衡和稳定。
至于驳杂的灵气,只能靠体内无物不焚的南明离火剑简单精粹一下。
好在,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何旭维持阵法时也愈加熟练起来。甚至在发动攻击之余,还有闲暇添入一些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