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章 何为义商,你白日做梦(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要说价格,同样是锡汞齐法,大明卖得就比你便宜;要说品质,大明还有银镜超过你。

在镜子的大小上,朱由校也进行了划分,使价格能拉开差距。

巴掌大的锡汞齐镜子一千二百两,书本大的两千两;银镜则分别是三千和五千两。

而这还是零售价,给经销商的供货价则要减去三成。也就是说,你能按照零售价卖出去,只是一面镜子就至少能赚四五百两。

“圣上只赏赐了朝鲜一面,倭国的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和一面银镜。”吴铮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国内的销售商已经确定,这销往海外,就要多多倚仗二位了。”

李旦微微颌首,颜思齐点了点头,二人听明白了,也意识到这是个发大财的机会。

倭国银子多,大名也多,号称三百藩。而领地超过万石的也大有人在,但因为不是大名,领地不能称为藩。

也就是说,以最少的购买量,也就是一藩一面的话,那就是三百;要是加上有万石领地的,数量就又会翻上一番。

何况,这么好的镜子,会只买一面?那是不可能的。就德川幕府吧,不买上十面八面的,好意思领导那些大名吗?

李旦和颜思齐的目光碰到了一起,谁也不主动移开,争抢的意思很明显。

“除了倭国,还有南洋,还有西夷。”吴铮不紧不慢地说道“万岁的意思,倭国的市场由二位独占,南洋由其他海商销售,西夷嘛,让他们来这里直接购买。”

李旦收回目光,望向吴铮,拱手道“既是万岁的意思,敢不遵旨而行。”

吴铮摆了摆手,说道“还不是那么简单。”

停顿了一下,吴铮看着李、颜二人,郑重地问道“二位可知何为义商?”

…………………

“卓哉弦高子,商隐独标奇。效谋全郑国,矫命犒秦师。赏伸义不受,存公灭其私。虚心贵无名,远迹居九夷。”

当新的一期《大明论坛》呈现在人们眼前时,“义商”这个名词的出现,开始刷新人们的认知。

无商不奸,义不从商。即便是在后世,对于商人的定义和评价,也经常用上这两句话。

说白了,商人就是唯利是图,黑心敛财之辈。什么道义,在钱财面前,根本不是商人应该考虑的事情。

但现在,朝廷,或者是皇帝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把“义”加进了区分商人的标准。

何谓“义”诚信守法,忠君爱国,乐善好施,回报社会……

通过这个对“义”的定义,很多人才明白为何李旦和颜思齐会被授民爵,会得到皇帝赏赐的这份尊荣。

上海开埠、港口建设,多赖李、颜二人的慷慨出资;购粮输台,运送移民,这也是响应朝廷号召,出钱出力。

而且,李、颜二人近期又派出船队,前往南洋诸国运粮。据说是直接海运至辽东,以助朝廷的平辽之战。

参与海运输粮的还不仅仅是李、颜两家,还有海商林家、杨家,这就令人感到惊奇了。

难道都是冲着“义商”这个名头,都想着得到朝廷赏赐的“民爵”?

“等到那些傻瓜醒悟过来,也没他们什么事儿了。”李旦的养子李国助坐在宽敞的船室里,手中玩着银镜,把光影反射到舱壁,又左右晃动。

许心素微眯着眼睛,作为李旦的拜把子兄弟,他自然知道此番运粮不过是个开始,以后将成为常态。

购粮输辽,并不是朝廷要海商们无私奉献作亏本买卖,但利润微薄却是肯定的。这也就是海商们不愿去干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想讨好朝廷,奔着“民爵”使劲,那自然没有话说。可在这之前,并没有多少人揣测到朝廷赐爵的标准和条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