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沈默摸索出来的‘看头顶**’,众人演练了一夜,第二天便顶着一双兔子眼,会同五十余位同年,浩浩荡荡赶去灵隐,受到了士子们的热烈欢迎。
那讲场便在灵隐寺旁,群峰密林清泉间的一面背阴的山坡之中。简单的寒暄之后,几个带头的士子请解元郎登台讲授,沈默推让不过,只好上去临时搭起来的木台。
上去往正对面一看,好家伙,整整一面山坡,乌压压坐满了听讲之人,连两侧余光不及的地方,也全都是人。起码得两千来人吧?沈默便觉着一阵头晕目眩,把已经烂熟于胸的授课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下面传来嗡嗡之声,士子们不知道解元郎出了什么状况,好在这时,在后台的徐渭几个,一齐提醒道:“看头顶!”
沈默登时把目光调高一寸,盯着一片乌黑的脑壳,让他想起了闰土他们家的瓜田,心情便大为舒缓。故作潇洒的擦擦汗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台下众人齐声道:“请解元赐教。”声音之大,吓得沈默一哆嗦。
但不管怎样,他光照千古的讲学生涯,便从此开始。虽然此时仅就经义和时文,进行剖析讲解,并没有什么体现他思想的东西,但也正是他精妙透彻的诠经解义,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使受益匪浅的士子们,对他真心实意的钦佩,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沈默讲完之后,琼林社的社友们轮流上台,讲演各有千秋,却也都得到热烈的捧场。其中徐渭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的讲解,更是引起一阵阵开怀大笑,但又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无异大大提升了琼林社的整体形象。
全部讲解完毕后,考生们起立致谢,然后围上来请教写作八股文。七人便按照商量的法子,与那些应邀而来的举子一道,分散到人群中,跟士子们展开交流。
其中还是琼林社的七位最受欢迎,士子们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请求解答。好在沈默他们本就天资好,又有真才学,今夏在西溪别墅的集训,互相之间什么问题没提出来过?应付来却比登台讲课还要轻松。
那些新科举人本来还有些自傲,但听听人家琼林社的讲解,只能暗暗感叹:都是一科的举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捏?便纷纷收起了因中举而滋生出的傲慢,很认真的倾听几人的解答,还时不时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整整半天时间,沈默七个都在耐心细致地进行着交流,让这些考生都能满意而归,累得他们几个却嗓子冒烟,头晕眼花,身子较弱的诸大绶说着说着便晕了过去,当时就把许多人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便纷纷道:“不能再问了,累坏先生了。”果然就不再问,而是一起朝沈默几个深深鞠躬,感激莫名道:“举业一道,自来都是敝帚自珍,从来没人肯像琼林社这样,掏心掏肺对我们,请受我们一拜。”
几人赶紧请大家不要多礼,沈默声音嘶哑道:“一次讲解,也不肯能解决大家的全部问题,如果曰后还想这样,只管找我们琼林社,不管多远,都会赶过来的。”这种无私仁厚的举动,又弄哭了不少士子。
这不只是邀买人心,沈默本身也很需要一个机会,来检验自己的才学,督促自己加倍努力,不要松懈。
因为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中进士,他要成为拥趸千万的大儒,只有成为万众景仰的学术领袖,他才有资格去触碰人们的灵魂,去潜移默化的改造人们的思想。这条路肯定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出些成就来的。
结束了第一次‘灵隐讲学’,沈默几个歇一曰,便登上了归乡的客船。有道是‘功成名就好还乡’,一个个归心似箭,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去,跟亲人共享登第的荣耀。
在这些人里,最不着急的是徐渭,因为他家里人没得干干净净,回去也没意思。最着急的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