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波音来说,他们提出这样的设计,只需要更改中断的设计跟制造,前后机体分段,直接往上套就行了……而且,即使这样,美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也没有采用这样的设计。”
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没法走捷径的。
放眼全球大型军用运输机,没有任何一种是采用中单翼或者下单翼,全部都是上单翼。
程不时求助地看着郑宇成,希望他能阻止谢凯瞎搞。
奈何,郑宇成双眼望天,盯着天花板神游。
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不懂,也不会去瞎指挥。
而谢凯,看起来不懂,好像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同样不会说的。当然,这只是郑宇成对谢凯的了解。
“关于机翼布置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采用顶置翼盒的设计,也就是整个翼盒全部在机舱外部,不采用其他大飞机那种把机翼插入机舱的结构。这样一来,翼下净高度会增加不少,可以加宽加高机舱的尺寸,有利于按最大机舱高度装载单件超限货物……”谢凯继续说道。
运20的驼背外观,是整个世界上大飞机的最为独特的外形,也是跟其他大型运输机区分的最为明显的特征。
即使C17不能运输的超高货物,运20也是可以运输的;伊尔76最新改型的伊尔476无法运输的超宽物体,比如99主战坦克等,运20也是可以运输的。
现在99坦克还处于图纸设计阶段,谢凯不能不考虑这些。
当然,运15搞出来,最大的载重量是根本没法运99坦克,那又如何?
运15只是一个基础,运都是要搞出来的。
“这样一来,整个气动布局都得修改啊。”马凤山看着谢凯,皱起了眉头,“之前的设计,都是采用上单翼插入机舱顶部。不插入的话,相当于整个飞机都是掉在机翼下面,对强度需要更高。”
目前国内只有4.5万吨大压机,这台大压机所能的压力锻造出来的零件强度,无法支撑上百吨的飞机在空中长时间飞行。
要想这样搞,就需要更稳固的设计,更先进的材料,更大吨位的锻压机。
意味着成本更高。
“我们不是已经开始搞6.5万吨的大压机了么?”郑宇成漫不经心地说道,“同志们,有些领域的设计,我们需要立足国内现有的技术装备可以达到什么条件,不过在涉及到国防安全的领域,我们设计必须要超前,不能设计出来就落后不是?”
这老家伙还是很明白的。
谢凯看着老家伙,平时好像啥都不懂,关键时候,总是一针见血。
作为军工系统的单位,设计必须有前瞻性。
“不仅是这样,就连使用的航电系统等,我希望都是采用更先进的系统。各个用于指示不同系统数据的仪表,我希望整合在更少的数字显示屏中……”
既然是为运20做准备,那么,就不怕时间慢一些。
有了设计提出来的需求,周边配套单位就会去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研究,一旦成功,整个技术性能都能提升很多。
“难度会不会太大了一点?”马凤山的眉头拧在一起,却没说话,程不时忍不住说了出来,“先不说国内要搞定这些需要多少时间,仅仅是大量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等,成本都会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空军能用得起吗?”
成本,是现在国内设计师最无法回避的问题。
技术太超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各种先进的材料大规模使用,成本将会更高。
空军现在对于成本高一点的装备,根本用不起,也用不上。
“难度确实大了一些。十年时间,够吗?”谢凯问道,“这不是开玩笑,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搞项目本身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有无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借着这些项目刺激国内相关配套